现今,氢气作为能量的载体进入能源领域,一方面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得的氢气可以长时间存放,这一点胜过储能电池;另一方面,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使得氢气有了用武之地。
2019-12-20 13:50:18 国际能源网 作者: Brandon编译 近日,马来西亚全国投资委员会批准了制造业领域4个共计54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的项目,这些项目将在沙巴州
2020-12-14 09:38:55 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 王磊 据烃加工网站12月8日报道 据日本《日经新闻》报道,日本将致力于在2030年前使氢成为一种足以生产
氢燃料电池车,遭到著名杂志《Nature》的一记重锤。近日,一篇刊登在《Nature》子刊上的文章,由于大力唱衰氢燃料电池车的前景,在氢能源业界引起了不小关注。
报告指出,作为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及提高能源效率等其他脱碳技术的补充,包括绿氢和蓝氢在内的“清洁氢”在钢铁、海运、航空和制氨等行业的深度脱碳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成本效益、加速碳减排进程。
由此,氢气可作为燃料,并且燃烧排放物为水的特点,清晰地呈现出来。不过,世界能源的发展进程并没有就此让氢气C位出道。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AI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AI为什么要做私有化部署?6月27日,AI人工智能本地化部署暨DeepSeek技术运用专题讲座在柳南区举办。
今年6月,中国氢能联盟组织30多家成员单位编制完成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称,氢能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
2021-07-16 10:03:14 新能源网Allied Market Research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绿色氢技术市场(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碱性电解槽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应用程序(发电
不过,从脱碳的角度来看,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要大力发展风光等可清洁能源外,具有零排放,高能量密度等特点的氢能,同样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2020年在《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管理。
来自阿德莱德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分解海水,将其转化为氢气。这在以前被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盐会迅速破坏用于将太阳能传导到水中的电极。
中氢源安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有机液储运氢技术,突破氢能储运危化品属性的制约瓶颈,使氢能得以成为理想的储能介质,助力消纳大量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自身的供热、工业、交通等领域的供能
2020-10-19 13:22:13 中外对话订阅号 作者: 瑟伦·阿梅朗 中欧之间在零排放氢能技术上的竞赛可能成为全球气候行动中的关键一章。
美国能源部(DOE)2022年1月12日宣布,选择了四个新项目共资助840万美元,研究从废弃的油气井中建立新的地热发电与热能的生产。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