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绿色产品 | 耗时 17 ms

世界首个124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工程建成投

此前,5号机组已与7月7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至此,项目全面建成投

2020-07-20

秸秆热电联:行业洗牌或迎低价并购机会

秸秆处置为环保能源一大难题,2017年热电联政策推动农林生物质项目转型。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生约7亿吨的秸秆,按照能量折合约3.8亿多吨标准煤,实现工业化综合利用的不到13%,而散烧约占25%。

2020-06-01

氢能源概念股走强,政策利好持续驱动,业链各环节受益标的一览

消息面,据报道称,目前已有5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业规划,有业内专家称,国家层面关于氢能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将出台。氢燃料电池加速推进,加氢站建设发展良好今年以来,氢能源相关政策持续推进。

2021-11-19

多种能源综合利用 光伏业靠什么摆脱补贴依赖

因此,提高光伏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光伏业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2019-04-25

数据安全业规模力争超过1500亿元

,数据安全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建成5个省部级及以上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攻关一批数据安全重点技术和。  

2023-01-17

消费以旧换新换出市场新机遇

以旧换新政策也给资源循环利用业带来发展新机遇。在山东青岛这家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刚刚投的两条智能冰箱拆解生线正在满负荷运转。

天源生物质能热电联项目正式开工

2019-07-22 10:18:55 天源集团2019年7月21日上午,晴空万里,天源生物质能热电联项目在天源热能东热源厂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2019-07-22

海南出台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规定

,禁止生、运输、销售、储存、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

2020-02-28

地直播+广西特——400多名电商及创业者接触拓市新模式碰撞出火花

地直播+广西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个新注册的直播号,女主播直播半个小时,就卖出柳州的柠檬鸭100只。

华能乌弄龙水电站四台机组全部投发电

2019-07-16 09:44:48 云南网7月13日20时,华能乌弄龙水电站4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发电。至此,四台机组全部投发电。

2019-07-16

12小时内运走!

市场需求旺盛在深圳CIBF展会上,在上海SNEC展会上,储能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众多新能源业链企业对储能市场的重视。

2023-07-11

光伏组件“受制于玻璃” ,业界抱怨“能置换”导致供需失衡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业人士表示,“光伏玻璃的生工艺难点主要体现在窑炉、压延机、退火炉等设备的性能与生过程中的工艺把控,这是造成行业‘良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2020-11-04

生态环境部:全力推进碳达峰 有行业等为重点领域

推动钢铁、建材、有、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同时,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2021-01-20

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以旧换新,最新进展→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各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陆续印发。

太阳能电池及制造设备等被列入浙江省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业化重点领域

、创新强省”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省高技术业发展,根据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和《浙江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业发展规划》,我们编制了《浙江省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9-07-12

民航智能化程度不断升级 推动业融合发展

民航业拓展了边远地区的致富之路,推动了扶贫进机场、上飞机,为脱贫地区带来直接收益。  

2022-09-21

“风光”业可以更风光

防疫生两不误,风电、光伏行业生秩序加快恢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复率约为90%、项目建设复率约为80%。

2020-04-29

央企战略性新兴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国资央企愿同各类所有制企业一道,紧紧抓住全球业链加速重构的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业,积极培育未来业。”

2023-09-26

东方日升蝉联“组件牌价值10强榜单”

会上,被业内誉为“中国光伏市场晴雨表”的“PVBL年度光伏牌排行榜”重磅发布,东方日升凭借硬核实力斩获“组件牌价值第五名”、“全球顶尖光伏牌奖”、“电站投资商牌价值第九名”、“科技创新奖”四项大奖

2020-05-11

全国首单外资碳资托管落地

据悉,这是全国首单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开展的碳资托管业务,也是新加坡金鹰集团联合银行业通过金融创新助力中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全新举措。

2021-07-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