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绿氢制造 | 耗时 24 ms

柳州一车企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首款车型上市 型萌趣时尚

据悉,柳州五菱新能源深度融合自身在电动化平台、智能架构领域的研发实力,集成多年车底蕴与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推出全新乘用车品牌埃尚汽车。

李晋平:山西发展能成本优势明显

能以其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正逐渐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9-10-24

迎来高涨期的能产业下一步怎么走

■以“绿”为方向进行合理布局“灰不可取、蓝方可用、废可回收、绿是方向”。

2020-10-21

生产降本路径明确,能行业有望2030年实现平价

电解槽技术路线分析:碱性电解槽是目前主流,PEM电解槽降本是关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至2025年可再生能源量达到10~20万吨/年的目标,将“绿”作为新增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05-08

韩国政府颁布《促进经济和安全管理法》

第四十三条(用品设施的完工检验)(1)用品商完成用品设施的设置或改后,在使用前要经过市长、郡守或区厅长的完工检验后才可使用。

2020-03-10

国内首座兆瓦级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皖投运

7月6日,国内首座兆瓦级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六安市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储-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

2022-08-01

中国煤炭大市鄂尔多斯悄然起步能新赛道

正在进行的圣圆能源一体化项目一二期全部建成后,可实现14000立方米每小时的规模,年产气约5445吨。图为鄂尔多斯打的加服务站。 

2023-03-23

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加三分钟 续航700公里

上世纪70年代起,能的独特优势被国际社会瞩目。一些国家积极开发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近年来,我国也大力支持能产业的发展。将能应用于汽车行业,打燃料电池汽车,是各方深思熟虑的结果。

2020-08-17

外资竞逐中国能产业新势

记者在采访日本JXTG能源集团时了解到,加站分两大类型,分别是外供站和站内站,后者的建成本更高,在日本建立一座站内站的成本,大概为4到5亿日元(合人民币3000万元),

2019-08-23

河北张家口沽源风电项目完成设备安装 建成后年1752万标准立方米

全程建筑物装饰装修,设备也全部安装就位,系统管道完成95%,下一步将对设备进行调试。

2019-07-17

沙特阿拉伯建立首个能源汽车加

2021-07-09 09:43:41 新华网近日,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沙特空气产品公司在位于宰赫兰科技园的空气产品公司新技术中心开设了沙特第一个气加气站。

2021-07-26

澳大利亚“布局”

能源作为一种能量密度高又没有污染物排放的理想清洁能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纷纷能发展战略或路线图,争抢产业高点。

2019-07-18

长三角绿色创新产业之心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经(工)信部门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划到2025年,“创新绿核”功能框架基本建立

2023-07-26

中国钢铁行业首个固定式加示范站投入运行

这是中国钢铁行业首个固定式加示范站,实现了国内首例49吨燃料电池重卡的同步运营,构建了绿色、可循环的工业生态运输体系,对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京津冀地区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09-01

数字赋能、绿色智,索德电气转型升级迈入新阶段

7月21日,在北京索德电气工业有限公司(简称索德电气)总部举办的首次媒体开放日上,中国能源网对索德电气进行了“零距离”参观交流,参观期间北京索德电气向媒体展示了智能车间、系统车间、蓝鹰数字仓储及研发实验室等具有先进减碳理念的生产环节

2021-07-23

聚焦绿色可持续发展,万华化学多元布局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绿色低碳已成为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万华化学深谙此道,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绿色低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一直是万华化学在积极探索的企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2023-04-04

冬奥会能经济“蛋糕”有多大?

近日印发了《张家口能保障供应体系一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中提到,冬奥会期间运行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2000辆,需要产能每天达到34.1吨。

2020-05-19

中国能建能项目签约!

辽宁铁岭开原储能一体化项目由风电、压缩空气储能、电解水三个模块组成,总投资额约为105亿元;中能建辽宁台安县新能源氨项目年产5.6万吨电解水、30万吨绿绿氨,总规划投资额108.85

2022-11-24

“弃能”变“能” 助力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

其中,被称作“绿”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备过程实现了“零碳排放”,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也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可。通过技术研发促进“绿”成本的下降,并推动全产业链的突破,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共同愿景。

2020-08-14

人民日报快评:用上绿电,更要用好绿

当然,个中原因必定更为复杂,但道理却相通——无论是弃菜还是弃风弃光,长此以往,浪费的是资源,约的是产业,影响的是信心。茫茫戈壁上的绿电“中转仓”正是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有益探索。

2022-10-1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