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空气污染 | 耗时 14 ms

我市打好防治攻坚战取得成效 部分指标超90% 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打好防治攻坚战,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取得成效,部分指标超90%,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自治区科技厅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征集2025年水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的通知(

2025年水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征集工作,并遴选一批水防治先进技术与产品进行发布,请各相关单位按照要求认真组织申报工作。

关于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名单的公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遴选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4〕531号)要求,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和审核推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水处理厂

<em>空</em>调企业生产忙 “抢滩”海外拓市场

调企业生产忙 “抢滩”海外拓市场

5月23日,位于柳江区的柳州市志格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在室外机商检测试室的U型检测线上,一台台调外机有序连接。通过检测系统可快速测出外机制热、制冷等性能,日均检测量达2700台。

《米粉(米线)》行业标准获工信部批准发布 填补水煮型米粉行业标准

全媒体记者朱柳融、刘心蕊)5月13日,记者从广西科技大学获悉,由柳州螺蛳粉企业、广西科技大学等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发起制定的《米粉(米线)》行业标准,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填补了水煮型米粉(米线)行业标准的

质量以良至轻度为主

11月下半月,受多股冷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扩散条件总体较好,质量以良至轻度为主,首要物主要为颗粒物。前期和后期扩散条件较差,局地可能出现阶段性PM2.5中度至重度过程。

2020-11-17

危害数十亿人,有技术使清洁

据美国智库《RethinkX》的化学工程博士布拉德·利比(Bradd Libby)说[1],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有颠覆性的技术方法在未来十年可显著改善质量,关键在于世界各国政府的选择……你可能不愿意喝的水或者吃腐烂的食物

2021-10-08

下,越南经济该何去何从?

在越南胡志明和河内甚至长期出现雾霾现象,指数已经达到了会影响人体健康的等级,情况不容乐观,这两市已身处东南亚最严重城市的排行榜之列。细颗粒物(PM2.5)是越南最令人忧心的大物。

2020-07-24

疫情期京津冀仍?专家:重行业变化不大

此次持续多日的重之所以让许多人惊诧不已,是因为有网友罗列出了春节假期的“七个无关”:大街上机动车稀少,证明与汽车无关;工厂停工了,证明与工业无关;建筑工地静悄悄,证明与工地扬尘无关;煤改

2020-02-28

京津冀为何出现

近日,相关专家就重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中科院大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表示,近期不利象条件导致环境容量大幅度减小。

2020-02-28

欧盟拟严格立法治理和水

欧盟委员会10月26日通过多项提案,建议制定更严格的法规治理和水,力争到2050年实现零

2022-12-02

山西太原解除重橙色预警,专家解读本轮原因

根据太原市象、生态环境部门研判会商,太原市象条件转好,有利于物扩散,物浓度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2021-01-27

引发肺癌机制确定

英国科学家在最近于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医学肿瘤学会年会上提交论文称,他们确定了引发非吸烟者肺癌的机制,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微小颗粒会对健康构成风险。这项研究有望为预防肺癌提供新思路。

2022-09-14

上海大防治计划:基本消除重 全年质量优良率瞄准80%

2020-03-31 11:15:21 解放日报上海“十三五”蓝天保卫战的收官年,要基本消除重

2020-03-31

研究发现家用天然含有害

一项研究发现,大波士顿地区家庭使用的天然含有的不同水平的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泄漏后具有毒性,并与癌症有关,且能形成颗粒物、臭氧等有害健康的二次物。

2022-08-02

研究发现家用天然含有害

一项研究发现,大波士顿地区家庭使用的天然含有的不同水平的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泄漏后具有毒性,并与癌症有关,且能形成颗粒物、臭氧等有害健康的二次物。

2022-07-18

印度首都新德里遭遇严重

新华社/图印度首都新德里近日遭遇严重,3日,天雾霾依旧未散。印度质量预测及研究系统的数据显示,新德里1日的整体质量指数已达到484,为今年以来新德里质量最差的一天。

2019-11-04

移动源已成全国大中城市重要来源

2021-09-16 09:03:30 工人日报   作者: 记者周怿  移动源已成我国大中城市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机动车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2021-09-17

质量持续向好 大治理需啃“硬骨头”

随着北方供暖季的来临,大防治也进入“困难模式”。根据历史监测,2017年至2020年,全国有90%左右的PM2.5超标天数和重天数都发生在秋冬季。燃煤取暖是秋冬质量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1-11-08

治理让太阳能“多收三五斗”

2019-07-22 08:07:20 中国科学报   作者: 计红梅  ▲杨溯(左一)和Martin Wild▲1960~2015年,溶胶排放、太阳能能力因子和大治理政策带来的变化治理

2019-07-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