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耗时 22 ms

哈尔滨将秸秆固成型燃料站和生物质炉具进行补贴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一县一策”的原则,突出秸秆还田、肥料利用主渠道,加快推进农村秸秆燃料利用,努力提高饲料利用水平,谋划推动秸秆发电、沼和工业原料项目。

2019-11-12

埃及电动汽车挑战:比油车贵一半 炎热天考验充电桩

采访数名业内人士后得知,摆脱政困扰的埃及,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复苏,消费升级。在埃中国车企正抓住机遇,实现自身产品链的升级,打破当地消费者中国车廉价的成见。为什么是埃及?

2019-06-26

安徽“合肥蓝”频现 空质量优良率85%

质量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2020年以来“合肥蓝”频频出现在朋友圈中。2020年以来,合肥市持续以控煤、控、控车、控尘、控烧等“五控”为抓手,抓好大污染防治,全市大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2021-01-25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企稳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的通知

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按6个月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确定。

广东:首次全面系统布局新能源产业集群 推动清洁能源供能力提升

近年来,广东省统筹利用新能源资源和开发条件,坚持技术引领、项目带动,推动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2020-10-29

云南昆明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显成效

当然,无论是晒花还是晒美景,蓝天白云总是不的背景。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考察,站在滇池畔,冬日的昆明碧水蓝天、海鸥翱翔,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身为可见的绿水青山和可感的清新空

2020-05-14

由“智”引发的质

  —砂型铸造装备领域“小巨人”企业数字转型纪实  由“智”引发的质  ◎本报记者 张 晔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苏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志科技)采访。

2023-11-08

印度研发出高灵敏度氢传感器

2019-09-11 08:15:33 新华网印度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传感器,它可在浓度低情况下检测出氢,有望在一些使用氢燃料的地方用于检测是否有氢泄漏。

2019-09-16

西部新能源开发的思考

笔者邀深入到兰州新区、张掖市、嘉峪关市等地考察西部产业发展情况,玉门等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2019-07-23

下一代大面组件开发条件已经成熟

然而,我们还面几个挑战,这同时也是大的机会。光伏项目仍然是一个人工安装的工程。目前最大组件面约2.4平米,最大重量36kg。 虽然安装是两人搬运,但很容易疲劳甚至导致工伤。

2019-10-10

湖北咸宁第二座500千伏电站进入正式全面启动阶段

500千伏输电工程项目成功“立项”,进入正式全面启动阶段。

2021-04-06

新挑战 如何提升电网安全水平?

事故折射出目前全球电力发展面临的复杂环境,也给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只有防御在前,才能从容瞬息万的电网发展新局面。

2019-06-04

北京市2021-2022年秋冬季大污染治理在行动

,围绕季节性污染排放特征,聚焦燃煤锅炉、散煤、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重型柴油车等,采取了一系列有针性的治理措施,并开展空重污染

2021-11-19

​德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制氢是否可行?

从电力到天然的生产第一步就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合成氢,生产的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通过氢与二氧碳反生成甲烷。

2019-07-24

多路玩家"杀入"磷酸铁锂赛道 行业格局有何?

由于体能量密度占优,相同体可以提供更高的续航里程,三元锂电池的市场用,要远好于磷酸铁锂电池。不过,这个情况在去年发生了根本性的

上半年销量翻两番、货值翻三番,新能源汽车出口渐成

,但各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仍然存在。

2020-09-01

新能源指标新申请者或将轮9年

截至本期,新能源指标总申请人数约43.8万,按照现行规则测算,今年个人新能源指标54200个已在首期用尽,新申请者或将继续轮9年。

2020-04-26

“双分”新政发力汽车行业绿色转型

“新版‘双分’政策在科学性、适性、公平性等方面有所进步,反映出政府政策用的反思和调整,以真正促进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委会秘书长王务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20-07-20

大尺度钒电池石墨烯电材料问世

,并开发出了一种大规模储能钒电池专用的石墨烯复合电材料,可显著提高钒电池功率密度、能量效率和循环寿命,有效降低钒电池成本。

2021-07-14

关于加快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

洪涝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城市火灾等高风险急救援场景,增强机器人耐高温、高湿、高原、高寒、冰冻、腐蚀、复杂水下等恶劣环境,以及抗雨雪大风等恶劣天的能力,提升机器人端作业环境的适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