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科普:为什么要实现碳 | 耗时 29 ms

生态环境部:将排放纳入环评体系

具体而言,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应积极推进“两高”项目环评开展试点工作,衔接落有关区域和行业达峰行动方案、清洁能源替代、清洁运输、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政策求。

2021-06-09

2019年太原能源低发展论坛下月举行

主题“能源革命、国际合作”的2019年太原能源低发展论坛将于10月22日-24日在太原举行,由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技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019-09-16

说电动车是我们的未来?

可能大家问了,这里的“未来”到底是多远,五十、一百年吗?没那远,顶多十年、八年。啥我这确定呢?因中国需这玩意,世界也需

2021-01-21

院院士欧阳明高:新能源汽车需融合发展

23日,中院院士欧阳明高在须弥山大会上作出如上表述。当天,以“移动能源网,未来已来”主题的须弥山大会在江苏常州召开。

2020-09-24

张壮以“四不两直”方式督导检查创城工作时答“满分卷”更抢城市加分“附加题”

张壮强调,创城不仅答“满分卷”,更抢城市加分“附加题”。

头部电池企业开启酸锂/氢氧化锂“卡位战”

2021-07-14 08:00:50 电池中国作锂电池生产的关键原材料——酸锂和氢氧化锂成了力强劲的电池企业必争的“粮草”。

2021-07-26

比亚迪23天蒸发了一个上汽,泡沫破?

国内数不多率先在新能源领域起步的车企,外加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助力,稳稳的踩进了当下最热的两大风口板块。

2021-03-01

光伏产业将在 “十四五”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角色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透露,“十四五”期间在推进清洁低转型上有新成效,加快散煤治理、清洁高效发展煤电,既持续壮大清洁产能、清洁能源产业。

2019-09-02

异质结乘风中和,晋能技出席国际光伏产业高峰论坛

9月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高峰论坛在四川成都圆满落幕,晋能技总经理杨立友受邀出席,与政府代表、行业专家、企业精英、研究机构及学者共聚一堂,深入探讨“零新时代,光伏新征程”。

2021-09-14

生态环境部:加快推动市场建设

2019-06-20 08:46:33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李彪  中国排放交易市场正在快速发展,排放交易额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9-06-20

霍尼韦尔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低中心

该中心将专注于研究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以霍尼韦尔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引擎,推动低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和施,助力客户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达峰"和 "中和"

2021-08-20

特斯拉“电池日”核心点:2022年100GWh、多角度降成本

涉及到电化学配方、怎制造、形状、如何组装。

2020-09-23

阿联酋加大力度推进减排

阿联酋气候变化问题特使苏尔坦·贾比尔表示:“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进‘2050年零排放战略倡议’目标。”

2022-09-28

背景下,全球风电领域发展机遇展望

在控制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与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低、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全球各国的发展共识,各国相继提出中和、净零排放等去化政策及目标,各国新能源行业的新变革和新机遇正不断涌

2022-10-25

中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研讨会召开

2021-07-07 08:27:37 中国学报   作者: 冯丽妃  “中和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约束条件,而是中国全素生产率增长的重来源,将促进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能和增长模式的剧烈变革

2021-07-07

清洁能源助力 “双”目标

大会以“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主题,重点探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绿色金融助力达峰中和等相关话题,展示风电及新能源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创新技术装备。本报记者 洪星摄责任编辑: 李颖

2021-10-19

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县域“最优”电力系统

典型的山区县,新昌努力破解自然资源约束,助推区县的能源供给侧、消费侧低转型,城市与乡村平衡发展打造了一张多元化电网,并探索打造县域“最优”新型电力系统方向,“双”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

2023-06-14

排放权交易市场税收政策:国际经验与完善建议

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达峰目标的重抓手。相较于行政手段,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可以控制排放总量,还能通过市场价格信号调节优化资源配置,以较低的社会成本较好的减排效果。

2021-08-11

晋能技杨立友:2060年中和集结号已吹响,光伏产业前景光明

光伏产业前沿技术的风向标,晋能技始终探索助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创新之路,坚持技术迭代的核心战略,是推动异质结技术量产的领军企业。

2020-11-03

新冠疫情与中国电力低转型

对中国而言,全球贸易的负面冲击主需求冲击而非供给冲击。

2020-06-1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