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科普:为什么要实现碳 | 耗时 29 ms

对国家电网“达峰、中和”行动方案有三点感想

这两个关系非常重,最能体电网作代社会关键基础设施的重大作用,也最能体电源、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需包括电网企业和电源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

2021-03-05

中国能源研究会王凡致辞:智慧电厂建设需统筹融合 更需因地制宜

,以及智慧电厂建设际应用案例分享等议题,继续探讨如何提升电力生产运营的高效运转,如何更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打造智慧电厂,最终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2019-08-21

电池储能对未来的电网至关重但也有其局限性

此外,其全年的电力供应是均衡的:从中午开始需提供足够的储能容量满足夜晚的峰值需求。事上,对电池储能系统的建模考虑了安装成本、储能容量、持续放电时间等,这是部署储能系统的关键因素。

2019-12-18

开局就决战 起步就冲刺

配套产业 助新能源汽车飞奔昨日,记者在柳州易动力技有限公司、国家级车联网信息中心(智慧技港)项目场看到,工人们在岗位上各司其职,携手我市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力量。

特斯拉改用磷酸铁锂 “钴奶奶”大跌

01一切了降低成本特斯拉一直是媒体和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0-02-25

京东绿色低成效显著 入选联合国机构减报告

《企业中和路径图》提供了详细的践案例和企业减排路线图设计。京东作代表企业,绿色低的运营成效入选了本次报告。

2021-07-29

杭锅集团:积极谋变,助力达峰,迈向中和

2021-06-01 17:24:00 china5e继去年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达峰、2060年前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去年12月提出排放强度、汇和新能源发展等几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总量指标后

2021-06-02

何说垃圾焚烧发电能双重降

具有“控制甲烷排放+代替发电”双重减排效果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是民生刚需设施,主流处理工艺填埋和焚烧。

2022-03-03

达峰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首次亮相公布重大战略决策

NO.2、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力争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1-06-11

当可再生能源遇到二氧化

“国际上遍认,CCUS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重技术,而捕集后的二氧化如何有效利用,是推广CCUS技术的关键。”

2021-03-08

正确认识和把握“双”,能耗双控将向排放双控转变

会议认正确认识和把握达峰中和。达峰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求,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2021-12-13

发展氢储能 何需中国政府主导?

进行电储能?因发电厂所供应的电力是持续不断的,以水利发电例,一旦发电开始,就会稳定输出电流,但是居民用电量在不同的时间段,用电的需求不同,白天是用电高峰,夜晚进入用电低谷。

2019-07-04

15年后新能源车真变成有轮子的电脑

2020-11-04 08:37:04 新华网   作者: 黄浩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样?

2020-11-04

大唐资产公司:完成首笔全国市场排放配额担保贷款业务

万元,成国内首单在全国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参与下的排放权担保业务,这是大唐资产有限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又一突破与创新。

2021-08-27

中和将如何影响中国

“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中和”,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承诺,对国内带来的影响也将是全领域的。达到中和跑道终点,还有40年时间,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2021-05-13

全国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 两家顺企“尝鲜”交易

所谓的“”,指的是二氧化,“达峰”就是其排放达到峰值,而“中和”则是在一定时间段内二氧化排放量与吸收量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排放越来越少,让天空更蓝、自然生态更优是每一个人的心愿。

2021-07-19

陈宗法:“双”目标下我国煤电何去何从?

,煤电作电力行业高的“重中之重”,其经营环境较“十三五”将出变化?其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合理生存时间还有多久?存量煤电如何重组改造、优化升级?

2021-03-25

探索全球减排新路径

国际能源署认本世纪末温升不超过2摄氏度和1.75摄氏度的目标,全球CCS累计减排贡献分别达到14%和32%。CCS作解决全球气候变暖最具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在国际上已广泛开展。

2019-12-10

韩国政府宣布“2050中和”,但仍被期待言行一致

8月,抗议者在三星首尔总部外示威,呼吁其不参与有争议的越南永安2号燃煤电站。图片来源:Youth4ClimateAction10月28日,文在寅总统宣布韩国将在不晚于2050年净零排放。

2020-12-0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