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10:46:02 新华网随着电动车和新能源储能需求上升,业界期待更好的电池技术,其中液流电池在大规模储能系统方面具有很好前景。
殊不知,来源于电子器件与应用物理学研究所(IREAP)的研究工作人员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说明,一种独特的太阳能电池能够在晚间发电。这种“反太阳能”充电电池能够改变可再生资源,使其更为高效率。
2019-09-03 11:02:16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热泵储电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物理储电技术,具有成本低、储能密度高和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北京中航环宇新能源研究院主办,地热加APP、《中国地热》杂志社、地源热泵网、地热能网承办。研讨会的主题是:聚焦中深层关键技术应用,助力地热能产业腾飞。
在塞贝克效应中,衡量热电转化效率的数值被称为ZT值,热电材料的ZT值越高,其热电性能就越好。在过去,科学家们研发出最好的热电材料ZT值最高只有2.8。
日前,《地源热泵》杂志记者专访了中材(北京)地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谏,刘谏总经理就地热能行业现状、资源整合、未来突破点等宏观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与案例剖析。
一核引领,就是充分发挥太原市地热资源优势,抓住综改示范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等建设契机,以地热能供暖(制冷)为核心,以研发创新和技术应用为引领,创新地热政策体系,培育综改示范区中深层地热能资源勘探开发
日前,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宏宇接受了《地源热泵》杂志记者专访,就地源热泵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等焦点问题作出了深入分析和趋势预判。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来自生态环境系统、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3600余人与会,交流学术进展,探讨科技创新,展示绿色技术,共商合作之道。
国家能源局3月29日在官网公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2022年开展地热能发电示范,支持中高温地热能发电和干热岩发电。
在此目标下,地热能作为非化石能源,如何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就此,《中国石油石化》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地热和水文地质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
2021年9月9日下午,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北京中航环宇新能源研究院共同主办,地热加APP、《中国地热》杂志联合承办的“地热加·水热型地热的未来”线上公益研讨会在线上召开。
日报消息(记者李书厚)在7日召开的2020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西科技大学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类2个一等奖,这是近年来广西科技大学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近日,中科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研究”启动会召开,线上线下共计80余位地热、地质领域专家参会,共同为探索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献计献策。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因地制宜、有序开发”。“因地制宜”是我国地热能发展的“根”,“有序开发”是我国地热能发展的“魂”。
目的在于通过应用案例分享、标杆企业参观、工具运用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加快我市传统制造业数智技术改造,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其中在推动新能源开发应用领域提出,推广地热能与集中供热、制冷、燃机发电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开发海洋能;在加强关键技术攻关领域提出,推动河源黄村地热能综合利用示范,加快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