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磷酸铁锂:“落难王子 | 耗时 23 ms

宁德时代将发布钠离电池,或成为电池重要补充

2020年以来,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今年以来,电解液领域的六氟、正极材料上游的碳、负极材料上游的石油焦及针状焦等产品价格都大幅上涨。

2021-07-14

电池金属月报:价继续上涨

8月价继续上涨。(LFP)电池的月度市场份额为51.3%,自2019年以来首次超过镍钴锰三元(NMC)电池,进一步提振对碳的需求。从电池回收的金属可能有助于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

2021-09-16

电行业摩擦趋缓,产业链进入新平衡

01上游材料价格分化,碳成最强堡垒碳价格自去年底急速上涨之后,3月初以来维持在49万元/吨左右的高位,正极材料价格维持在16万元/吨左右的高位,时间已经超过4个月。

2022-07-25

比亚迪/欣旺达入股 这家电企业上市在即

此次IPO拟发行股票不超过5000万股(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计划募集资金6.5亿元,将全部用于“6万吨/年建设项目”。项目投产后,公司产能有望大幅增加至约15万吨/年。

2023-03-23

50亿,电池又一个准独角兽现身

下一个“欣旺达”融通高科成立于2016年,是专注于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回收循环利用、销售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其自主研发了高压实正极材料,性能指标行业领先,产能居于行业第一梯队。

2022-08-31

2000亿电龙头牵手宝马?小米汽车敲定“宁+比”?

动力储能电池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公司是少数软包、圆柱、方形封装形式和三元、材料路线全覆盖的电池厂商,在动力和储能领域已经收获了戴姆勒、宝马、小鹏等优质客户的订单。

2022-08-31

价大幅上涨,全球矿之争为何愈演愈烈?

新增资源的开发已经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导致上游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全球矿资源的争夺战旷日持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碳价格呈现加速上涨势头。

2021-10-19

电供应紧张,掀开电产能的糊涂账

相比于光伏行业各环节清晰的产能布局,电行业的产能情况,有点雾里看花,尽管口头上的规划产能如数家珍,但没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目前电行业的有效产能情况。这算是电行业的一点有趣之处。

2021-07-14

宁德时代、比亚迪的钠电池年内上车,采用钠混装方案

钠离电池生产商中科海钠曾做过测算,当规模超过100GWh,每1GWh钠离的直接材料成本会比低30%-40%。这对车企来说是个不小的吸引力。

2023-05-06

涨价“太过分”,宁德时代/比亚迪率众“揭竿而起”

电池材料涨价并不是新鲜事,有些都已司空见惯。此前行业倒是还能忍受“钴”奶奶、六“爷”氟的淫威,而今碳的涨价嚣张逆天,已经让人受不了了。

2022-03-11

盐湖提复兴

其中,瑞浦能源的产品以为主兼顾三元,兰钧新能源则主攻三元高镍无钴方向。

2021-11-19

2021年电池价格调研

2021年全球电池组平均价格为132美元/千瓦时,相比于此前一年的140美元/千瓦时下降了6%。

2021-12-03

三元动力电池大幅减产 钴价格新一轮承压周期

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3GWh,占比72.5%;电池装机量1.1GWh,占比25.9%。

2019-11-13

又一波电产业链企业或受益于IPO

近年来,伴随电池企业的扩产潮,电产业链整体迎来发展红利期,产业链优质企业正竞逐资本市场,借助资本进一步做大。

2022-07-13

电动船舶用电池预计到2025年需求量达到35.41GWh

(GGII),2019年8月目前的电动船用电池采用系动力电池并需要经船级社检测合格后使用。

2019-09-10

前八月“柳字号”出口东盟国家同比增长66.5% 汽车及零部件、电池出口增长较快

在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商品中,汽车、汽车零部件、电池成绩亮眼。

电进入“沉寂”

01电供需结构出现“拐点”,产业链博弈也呈现微妙变化,主要表现就是产业链价格整体“温和回归”。与此同时,电芯价格相较去年也有一定回

2023-02-24

从“两会”“5G”关键词 看电池储能市场新增量

储能用电池的市场售价目前已经下降到0.68元/Wh,较动力用电池更低,综合考虑循环寿命、维护成本、充放电性能,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和传统铅电池相比,有了很大的优势。

2020-05-26

电池之父”陈立泉院士:全世界的电能都用电池储存,根本不够,钠离电池是新电池首选

目前的电池就是电池,大家都很熟悉的石墨负极,、三元或者钴做正极,电解质是可燃的液体电解质,容易引起安全忧虑。 另外,它的能量密度到了300瓦时/公斤,已经到了液态电池的极限。

2021-01-21

电动船舶用电池将成产业布局新方向

在电池类型选择上,和铅电池相比,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性能等方面优势明显。

2020-01-0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