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磷酸铁锂电池卷土重来 | 耗时 31 ms

股份已解除资金占用风险 收购2家公司进军新能源

也就在6月30日,未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收购瑞福业70%~100%股权及新疆东力70%~100%股权,通过整合矿开采、加工提炼等上下游产业,以布局新能源产业。

2022-07-14

陈中华:应坚持铅蓄行业绿色发展

和铅各有所长中国证券报:《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低速四轮车标准”、“动快递运输车标准”等,都给快速进入提供了有利条件,铅行业如何应对挑战?

2019-05-09

捆绑中国厂商 德系巨头在下什么棋

在这种正面激励和侧面约束的双向政策影响下,欧洲主流车企正在加快向动化方向转型的步伐。为何选择中国本厂商?中国广阔的市场和本厂商就近供货的便利性都为德国车企所看

2020-09-15

46800,终结燃油车时代?

随着刀片、无钴,以及颇具颠覆性的固态的轮番上阵,不但让制造商们,也让车企迎一次主动或被动的革命。那么,江淮新能源缘何对46800情有独钟,又是哪里的如此信心呢?

2021-03-23

逐梦“蓝色沃” 建设“海上钢城”——柳钢集团“十三五”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沿海布局篇

“十三五”以,面对充满希望的“蓝色沃”,柳钢人开启了“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崭新征程。

昔日巨头退市!

(相关链接:《突发,昔日巨头停牌!》)

2022-06-14

储能爆发“前夜”

当前,液流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各路玩家持续涌入液流行业赛道,全钒、锌溴、铬、锌等液流技术路线百家争鸣,其中全钒液流产品技术成熟最快、商业化最早。全钒液流,简称“钒”。

2022-10-18

中国北方最大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发

24日上午,大唐吉林公司晟源洮南向阳150MW风光互补“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标志着中国北方最大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发

2022-08-16

外媒:中国主导离子市场,占了全球73%产能

事实上,正在稳步占据统治地位。简史长期以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要组成部分。

2019-08-19

八部委联合发文推动废旧风叶片回收应用!

推广非高炉炼、有色金属短流程冶炼、非硫法分解中低品位矿、铬盐液相氧化、冷冻硝法、尾矿和煤矸石原位井下充填等先进工艺。强化生产过程资源的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固废产生强度。

2022-02-28

各项稳外贸政策持续落地,新能源汽车和蓄等加速“出海” 柳州产品出口增量又“增亮”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黄慧妮)“去年底投产以,企业基本是24小时运转,生产的不仅供应柳州的整车企业,还远销海外,柳州基地已经成为国轩高科面向华南市场和东盟的要阵地!”

盐湖提爆发“前夜”

随着中国盐湖提技术从进步到成熟,叠加资本的快速积聚,行业预计,2020-2025年中国本盐湖提的碳产能释放有望从9.7万吨扩大至20万吨。占据全球碳产能供应量约1/5。

2021-10-18

深度|决战固态

《动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白皮书(2023-2025)》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三元系统能量密度最大值提升至212Wh/kg,系统能量密度最大值提升至176.1Wh

2023-08-01

新型国产动力通过行业最严苛安全测试项目

据调查,各国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车时,最视的指标是安全性和续航里程。而这两点主要都取决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如何才能实现动力既安全、又高效呢?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29日给出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2020-03-30

新能源车股狂欢背后:车企纷纷向上突围 技术成竞争关键

车企纷纷攻关技术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零部件,其安全性、实用性、续航里程等方面问题一直备受业内关注。去年以,全球新能源行业技术突飞猛进,各车企也加速布局。

2021-01-28

企业集体发力 我国动力出口前景可观

今年前5个月,在深圳主要出口市场中,对欧盟出口22.7亿元,增长149.9%,占同期全市离子蓄出口总额的21.1%;对东盟出口12.9亿元,增长46.1%。

2021-07-26

宁德时代与赣锋业又“同时看上”这家公司

中国了解, 2020年3月,长江晨道参与了对腾远钴业共计3.5亿元的增资;三个月后,2020年6月赣锋业又以自有资金约3亿元成功竞得腾远钴业股权。

2021-12-27

广汽石墨烯是噱头吗

时间再往前推不久,蔚推出的“固态”中,也采用了“无机预化碳硅负极”技术。

2021-01-18

中金公司:价持续性有望超预期,板块迎估机遇

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难以对当前价形成有效制约。中游材料环节看,盐下游的正极企业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模式定价,因此盐涨价的压力将主要体现在环节。

2022-01-04

中金公司:价持续性有望超预期,板块迎估机遇

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难以对当前价形成有效制约。中游材料环节看,盐下游的正极企业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模式定价,因此盐涨价的压力将主要体现在环节。

2021-12-3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