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金 | 耗时 17 ms

达峰中和背景下电力行业发展形势

一、电力行业达峰面临严峻挑战(一)电力行业减排任务艰巨一是电力行业排放量较高,是落实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

2021-04-18

2020年天津交易总量位列全国第二 市场成推动降工作重要方式

天津市紧密围绕排放强度下降的约束性指标,落实工作责任,圆满完成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评估,持续推进区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将各区控制温室气体目标纳入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引导各区低发展。

2021-06-18

加快气候变化立法,助力“双”目标实现

达峰、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保障。

2021-08-17

舒印彪:能源电力行业应如何实现“达峰、中和”?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第二场全体大会上围绕“融助力达峰、中和”,就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和实现达峰、中和的主要路径等发表了看法。

2021-06-15

力争2030年前实现达峰 2060年前实现中和

2021-04-07 09:01:46 人民日报实现达峰、中和是一场硬仗。

2021-04-07

柳钢集团发布达峰中和发展专项规划 要在2050年全面实现绿色低循环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朱柳融、见习记者沈冉)3 月31日,柳钢集团召开达峰中和发展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发布《柳钢集团达峰中和发展专项规划》并承诺:在2050年全面实现绿色低循环发展,能源利用效率和排放强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促进能源结构低化 推动实现达峰中和目标

充分认识能源结构低转型的重要意义能源结构低转型是实现达峰中和目标的重要条件。

2021-08-09

杜祥琬院士:达峰与中和的实质都是低转型

针对这点,我将2030年前达峰和2030年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做对比,意思非常清楚,达峰不是冲高峰,而走向中和的基础步骤。

2021-04-18

《企业中和路径图》发布详解减技术“中国智慧”

制定“中和”目标、实现公正的零未来是一项重要议题,需要各国各地区果断采取行动。报告强调,在零之路上,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用数字化拉动低盘查和科学目标的设定是企业节能减排的良好开端。

2021-08-06

达峰、中和”要避免突击冒进和一刀切

“双”进程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2021-06-17

杨昆:推动实现“达峰、中和”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我国能源燃烧占全部排放的88%左右,电力排放占全社会排放4成左右,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提升电网调节能力,以及能源消费实施“双控”措施,节能减排取得巨大成绩。

2021-06-24

韩正主持召开达峰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央企要带头推广低技术

韩正表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达峰,2060年前实现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1-05-28

达峰”与“中和”——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达峰、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目标)的提出,在国内国际社会引发关注。前不久,全国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

2021-08-16

大力推动节能工作 助力实现达峰中和

一、实现达峰中和对节能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达峰、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达峰、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

2021-08-26

天津生态环境部门瞄准“双”目标推进“减污降

“这两项团体标准都将助力达峰、中和行动。”

2021-10-12

北京绿色出行普惠活动首笔交易达成意向

近年来,北京交通一直坚持低发展理念,交通行业排放已实现减量发展,但社会交通排放仍呈增长态势。

2021-09-07

助力达峰、中和 能源消费侧排放监测平台建成

2021-04-22 08:45:07 科技日报   作者: 叶青  科技日报讯 4月19日,记者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首个能源消费侧排放监测平台

2021-04-22

监测排放 中国卫星获取首个全球通量数据集

2021-08-16 09:10:56 科技日报   作者: 陆成宽  科技支撑达峰中和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卫星的大气二氧化含量观测数据

2021-08-17

达峰、中和怎么干?23地制定这些方案

2021年重点任务:推动达峰、中和。

2021-05-17

杭锅集团:积极谋变,助力达峰,迈向中和

2021-06-01 17:24:00 china5e继去年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实现达峰、2060年前实现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去年12月提出排放强度、汇和新能源发展等几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总量指标后

2021-06-0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