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纤维 | 耗时 10 ms

北化中国工业中和研究院成立

2021-07-27 08:57:35 中国科学报   作者: 邹立娜  7月22至24日,“中国工业中和(石家庄)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

2021-07-27

山西以绿色低为方向 加快构建清洁低、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2020-10-14 11:25:22 吕梁日报近年来,山西以绿色低为方向,加快构建清洁低、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020-10-15

联合国:实现中和核能不可或缺!

,有助于实现中和,从而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

2021-08-20

中和目标下煤电未来如何定位?

但对于排放已经达峰的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它们有60至70年的时间从“达峰”平稳过渡到“中和”,但中国则承诺,将用3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转变。

2020-12-03

跨国“会诊” 广西钢铁冷轧厂首次运用5G+AR技术智慧修远程协同

日报消息(通讯员李德毅、覃国专)5月21日,广西钢铁冷轧厂运用5G+AR技术,对镀锌机组气刀部分功能恢复这一“卡脖子”问题进行跨国远程视觉“会诊”,成功解决多个困扰已久的设备修难题。

我国森林植被总储量已达92亿吨

即日起,本版推出“美丽中国·降减排在行动”系列报道,围绕森林汇、海洋固及工业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工作,展现我国为实现新的减排目标所做出的努力。

2021-01-14

中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

刘俏认为,实现中和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涉及排放权有效分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问题。构建我国中和愿景下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削减节点行业的排放。

2021-07-07

推进绿色低发展,多地出实招

禁烧秸秆,用好秸秆,不仅能减少排放,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也能更好发挥农田土壤的汇功能。

2022-11-29

科普:为什么要实现中和?意义在哪?

为什么要实现中和?达峰就是二氧化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2021-01-20

江苏首单中和绿色债券发行

2021-03-25 08:25:12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晔  科技日报苏州3月24日电 记者24日从苏州高新区获悉,由苏高新集团作为发行主体的首期中和绿色中票,已于

2021-03-25

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投产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百万吨

项目全容量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2.6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9万吨,减少二氧化排放约107万吨,将进一步优化四川省能源结构,助力四川省在极端天气、突发事件下实现能源供需平衡。

2022-10-31

新版市场管理办法有什么变化?

2020-11-03 09:11:00 中创投   作者: 陈志斌 孙峥   时值金秋,艳阳高照,顺着“30、60目标”掀起的低热潮,全国市场推出重磅消息,生态环境部于

2020-11-04

酸锂报价破13万 单月上涨超40%

受市场预期炒作、合约刺激、矿价调涨及需求端产能投产等因素影响,电池级酸锂价格开启跳涨模式。

2021-09-09

面对挑战,实现中和需要科技合作

2021-03-30 08:29:07 科技日报“‘十四五’是实现我国达峰的关键期,也是迈向中和的重要窗口期。

2021-03-30

北京:绿色出行减排量有望“兑奖

2019-12-06 13:28:43 新京报交通部门计划将市民绿色出行节省的排放量化,“兑换”公交票地铁票等奖励。

2019-12-06

国家电投成功发行首批“中和”债券

2021-02-20 11:22:12 国家电投近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成功发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中和债),成为首批银行间市场“中和

2021-02-22

2019年全球风机订单量接近100GW 斯塔斯居第一

从制造商来看,丹麦风力涡轮机制造商斯塔斯在2019年占据主导地位。该公司赢得了每个季度最大的风力涡轮机订单容量,平均每季度4.5 GW,全年接近18 GW。

2020-03-16

为何说垃圾焚烧发电能双重降

达峰、中和目标背景下,探索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绿色价值,疏导可再生能源补贴退坡导致的行业负面情绪,有利于保障行业长效达标,巩固行业专项整治的标志性示范效应。

2022-03-03

英国出现企业争相抢购排放许可

5月19号,英国举行的首次排放配额拍卖中,共销售了605.2万个排放配额,每家企业可以排放1吨二氧化或等量的其他温室气体。这次拍卖获得了超额认购:15家企业竞标超过2900万份许可证。

2021-06-03

生态环境部将协同推进减污降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生态环境部将以降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21-01-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