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汇 | 耗时 13 ms

生态环境部发通知:七地试点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年6月底前,基本摸清重点行业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形成建设项目污染物和排放协同管控评价技术方法,打通污染源与排放管理统筹融合路径,从源头实现减污降协同作用。

2021-08-09

生物质发电助力黑龙江省实现“双”目标

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生物质发电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排放的发电。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行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给予生物质发电项目中长期信贷支持。

2022-02-14

氢能发展在能源清洁低转型中的作用

2020-01-17 11:27:37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 马璐瑶等  “能源清洁低发展关乎人类未来。”

2020-01-17

胜科集团致力在2050年实现中和净零排放

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胜科集团发布全新战略规划及中和目标,立志于2050年全面实现净零排放。

2021-06-08

全国统一市场启动在即 配额分配标准稍显宽松

但全国市场的启动是中国建立市场机制之路上的一大里程碑,辅之以其他监管措施,中国中长期减排效果可期。本报告旨在介绍全国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并分析其潜在影响。

2021-02-08

全国交易市场即将开启 山东如何“领跑”万亿市场?

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公告显示,全国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市场有望于7月正式开启。

2021-07-01

一周经济评论丨山东试点“入环评”的深意与考量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排放大省,钢铁和化工业被列入此次试点,降实效关乎全局效果。从山东生态环境领域“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谋划看,“减污降”是明确要求。

2021-08-09

煤电沙龙第十六期 | 电力行业市场交易机制探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在国家行动计划中,把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作为一项重要的应对方案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排放。2019年电力部门的二氧化排放约占全国总量的34%。

2020-09-24

氢能产业或于2025年迎拐点 无制氢是大方向

到今年年底,我国燃料电池里面的材料有能力实现量产和国产化,但在储氢方面,纤维生产企业仍然较少,目前纤维主要依靠进口。此外,高压的阀件国产化还没有突破,导致价格极高。

2020-10-21

中和目标下,核电发展可以更加有所作为

中和目标的承诺下,不产生排放、发电能力稳定的核电,是否又迎来了新机遇?

2021-03-19

全球最长玻混拉挤叶片静力测试一次性通过!

近日,明阳智能MySE11-99A1玻混拉挤叶片一次性完成全尺寸静力测试,印证了明阳智能领先、可靠的叶片创新研发及制造能力,也为后续各项更大型叶片研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宝贵的经验。

2021-09-10

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功率预测的未来之路

2021-05-12 09:06:35 心知天气新能源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自2020年末,“达峰、中和”成为热门关键词,各大媒体、机构都对这一新概念争相表达分析和见解,热度持续发酵,引起了一场双目标下涉及国家经济

2021-07-23

张永伟: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协同减是重大挑战

中和目标下,全球汽车产业均处在重大转型过程中,低化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交通、能源、汽车等领域各自减进程正在推进。

2021-12-31

张永伟: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协同减是重大挑战

2021-08-27 09:33:41 中新网   作者: 刘文文  中和目标下,全球汽车产业均处在重大转型过程中,低化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交通、能源、汽车等领域各自减进程正在推进

2021-08-30

气候大会中国角举行减污降协同增效主题边会

2060年前实现中和的新目标愿景。

2022-12-02

循环寿命延长 新型基锂离子电容器问世

:04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健高 刘佳   锂离子电容器的应用领域 孙晓林供图记者3月24日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发出长循环寿命的基锂离子电容器单体

2021-07-12

隆基股份李振国:不引入氢能没办法进入深度脱

第三个阶段是新能源+储能以及早期的水电还有抽水蓄能调节,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形成脱。第四个阶段是氢的引入,除了电力系统是排放是一个因素,非电体系占的排放更大,不引入氢没办法进入到深度脱

2021-07-09

中国海油与壳牌达成中国大陆首船中和LNG交易

(LNG)资源购销协议,首次为中国大陆引进中和LNG资源。

2020-06-22

向氢能借力 日本打造交通减立体网络

图片来源:日本政府网氢能源被视为脱社会的一张王牌。日本正在下大力气研发氢能,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气候目标,同时也希望使该国成为全球首个氢经济体,并引领全球市场。

2022-08-01

卢强院士:我国实现中和目标的路径建议

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2021-03-1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