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汇 | 耗时 14 ms

推动新型储能绿色低转型发展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转型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实现“双”目标的重要支撑。

2022-11-29

中国边会聚焦非二氧化温室气体排放

2019-12-16 08:26:40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唐凤  近日,“非二氧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边会在西班牙马德里COP25中国角成功举办。

2019-12-17

截至去年底 中国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

2020-09-27 09:57:11 中新网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今日介绍称,截至2019年底,中国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

2020-09-27

推进绿色低发展 中英科创合作大有可为

2021-04-25 08:27:38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孙自法  中新网深圳4月24日电 一段时间以来,达峰中和议题备受瞩目,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低发展广受关注

2021-04-25

2020年度广东深圳排放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年度排放履约义务,履约率100%。

2021-08-12

中和百万亿级“蓝海”,地热发展需乘势而上

实现达峰、中和目标,既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又涉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这与地热能等减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

2021-07-26

娄飞鹏:加快形成减污降的激励约束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形成减污降的激励约束机制。

2022-03-04

减污降协同增效一体推进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的2021年,要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哪些热词,“减污降”必在其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减污降”一词频频出现于各个重要会议。

2022-01-11

霍尼韦尔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低中心

该中心将专注于研究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以霍尼韦尔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为引擎,推动低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和实施,助力客户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达峰"和 "中和"

2021-08-20

“十四五”规划关于排放方面的内容及解读

从单一行业到多行业纳入建设全国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二氧化新达峰目标和中和愿景的重要抓手。

2020-11-17

国内首个可再生能源“中和”智慧园区成立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对于达峰和中和目标做出了新的表述。如何实现中和,金风科技着力打造的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中和”智慧园区或许可以为全行业提供路径参考。

2021-01-29

实现达峰 地热能发电亟待再“加热”

2021-03-17 08:13:45 科技日报   作者: 陈瑜  “要构建清洁低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2021-03-17

太阳能应用新突破:将二氧化转化为燃料

如今,光合作用为解决我们的二氧化问题奠定了基础。瑞典林雪平大学(Swedish Linkpi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转化为其他化学物质作为燃料的方法。

2020-06-15

我国市场建设的总体进展及下一步建议

二、我国市场建设总体进展和成效我国市场建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区域交易试点建设,基本已正常运行5年以上;二是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当前还处于制度体系建设阶段,尚未正式交易。

2019-08-22

央行: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不是“做减法”

减排支持工具对减排重点领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不是‘做减法’。”

2021-12-31

央行: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不是“做减法”

2021-10-18 08:41:37 人民网   作者: 黄盛  “减排支持工具对减排重点领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

2021-10-19

山东省德州成功打造山东首个中和园区

(CQC)等机构认可,成为山东省首个“中和”园区。

2021-07-09

行胜于言,以绿色ICT创新使能低社会

全球气候变化在不断加剧,经济进步与自然边界的协同性已是全球性课题,“中和”也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

2019-09-25

从环保市场的兴衰,看市场能否做大做强

中国市场兴起的标志要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而且是出道即巅峰,当时从事市场的人都获得了远高于其它行业的收益,但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到期,市场便进入了到现在都没走出来的低谷期。

2021-05-13

姚洋:中国要为全球定价市场做足准备

未来,我认为中国能做好准备迎接全球定价市场的到来。一方面,中国太阳能应用领域的发展已经走在全球前沿:现在全球75%的太阳能发电组件都由中国生产,全球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1/3在中国。

2021-09-0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