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17:24:00 china5e继去年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碳目标)、去年12月提出碳排放强度、碳汇和新能源发展等几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总量指标后
北京时间5月6日晚,第十二届彼得斯堡气候对话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实现净零碳排放即“碳中和”的时间,将从2050年提前到2045年。
“零碳小屋”是中国在建筑领域发力低碳节能环保的缩影。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绿色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碳中和对光伏产业链提出更高要求早在多年前,光伏产业链登陆国内之时,就有声音质疑光伏产业链能耗高,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高于发电收益。随着自主技术进步和实践检验,这种质疑声音已经逐渐消失。
京东方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京东方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屋面光伏装机容量约114兆瓦,年发电量10378万千瓦时,相当于30万家庭一年的照明所需,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万吨。
经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4.3%,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报告》指出,氢在实现净零排放、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到2050年可累计减少8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占所需总减排量的20%。
2021-03-18 11:17:26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作者: 李均柃 全球“碳中和”,中国实现路径已基本明确我国在2020年提出“30年碳达峰、60年碳中和”的目标
碳监测包括对温室气体(主要有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常规或临时的数据收集、监测和计算,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汇以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等碳源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信息
碳监测包括对温室气体(主要有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常规或临时的数据收集、监测和计算,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汇以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等碳源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信息
2021-08-04 14:13:01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庞无忌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近日在接受中新社“
2020年,全球生产了约18.64亿吨钢,由于炼钢所用的能源大约75%来自煤炭,因此生产每吨钢时向大气中排放约1.9吨二氧化碳,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 7% 以上。
而更为凸显的问题在于,化石能源燃烧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危害正日益显现。各国加强碳排放约束以应对气候促成了在2015年底通过的《巴黎协定》。
第二点,碳达峰在2030年以前实现,到底是哪一年,时点是什么?第三点,量点是什么?多少数量?是在现存碳排放强度上增加20%还是30%?
首先,深圳达到了碳排放达峰的平台期。过去10年,深圳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升级,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初步实现了空气质量达标、碳排放达峰和产业结构高端化的“两达一高”目标。
2021-09-27 09:45:35 国资委网站日前,中国海油“双碳”监控关键支撑技术突破和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及成果通过有关部门鉴定。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