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排 | 耗时 18 ms

革命如何重塑中国经济

能源格局重构“从建筑、汽车等碳排放大户,到餐饮、服装各行各业,都提出了备战中和的思路,我们认为中和必然将深刻影响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这样说。

2021-06-18

提质增效 “数字能源”与“双”目标偕行

能源数字经济是降的主要路径。

2021-08-02

北京副市长:市场将与股票市场比肩

殷勇表示,为了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中和,就需要加快向绿色低生产生活方式转型,降低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践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节能消费的方式

2020-12-03

足迹 ▏动力电池出口欧洲迎“新挑战”

通俗来讲,产品足迹是其生命周期内(原料、制造、储运、销售、使用、废弃到回收全过程)碳排放量的汇总。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全过程的碳排放量不仅包括产品本身,也包括供应链等范围内的碳排放。

2021-07-14

远景科技集团张雷:抓住中和机遇,加快构建零新工业体系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

2021-03-05

欧盟强推“”持续引发争议

这项被视为“关税”的议案一经推出即引发巨大争议。近日,欧洲多个行业发声反对实施该政策,国际社会也纷纷批评欧盟“借名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低转型。

2021-04-06

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经济低转型

将可再生能源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是符合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国情的正确方向,也是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实现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逐步替代的根本途径。

2020-06-16

生态环境部持续推进全国市场建设

事实上,记者近日在中石化举办的碳排放达峰和中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课题研讨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参与的行业范围和主体范围,逐步增加交易品种,除了发电行业之外,很可能继续覆盖石化

2020-12-04

张家口市低管理计划正式出台

今后,我市将全力打造低奥运专区,大力推进各项低建设,为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做出积极贡献。

2019-08-26

工业绿色低转型多路推进

“我们将一氧化的工业尾气转化为燃料乙醇,还产生了蛋白饲料等副产品,不仅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翻了三倍,每年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有类似减行动的工业企业不在少数。

2022-08-15

河北构建降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1年底,完成承德市林业固资源摸底调查,率先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区域开发固项目;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引导钢铁、焦化等行业购买降产品,实现降产品生态价值

2021-09-24

柳州完成全国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 实现交易收入600多万元

今报柳州讯(记者巴方)记者日前从柳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2023年10月25日,柳州市纳入全国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放单位名单的企业,已全部完成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实现交易收入600多万元,提高了入市企业资产管理的热情

我国减按下“加速键”,广东省如何付诸努力?

广东碳排放配额交易量、交易金额均居全国第一“二氧化气体虽不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却是引发全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2020-12-28

科技赋能减降耗

“这个供热季我们实际供热面积增加100万平方米,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回收余热量38万吉焦,节约标煤1.3万吨,二氧化3.2万吨。”顺安热电总工程师袁永功说。  

2023-04-11

全国政协召开“做好达峰中和工作”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

近年来,我国节能减工作成效显著,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就,但实现达峰、中和任务依然艰巨,表现在时间窗口偏紧、能源结构替代难度大、非化石能源发展利用面临多重制约、产业高能耗高放低能效问题并存、绿色低技术创新能力亟须加强

2021-06-07

推进节能减 坚持绿色发展

“十四五”时期,如何推动节能减、绿色发展,扎实推进达峰和中和工作?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建议。

2021-04-18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深化节能减工作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量占全球的30%,新增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主要污染物放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2019-07-12

生态环境部:将扩大市场交易范围和品种

李高说,经过努力,2018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2018年强度跟2017年相比下降了4.0%,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2019-09-02

中和目标下煤电未来如何定位?

但对于碳排放已经达峰的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它们有60至70年的时间从“达峰”平稳过渡到“中和”,但中国则承诺,将用3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转变。

2020-12-03

氢能是实现中和的终极方案

如果以目前的能源结构不变,将会产生每年1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主要有化石能源贡献,目前中国煤炭消费几乎占到全球的一半,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0-12-0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