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排 | 耗时 19 ms

生态环境部:加快推动市场建设

2019-06-20 08:46:33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李彪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在快速发展,碳排放交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9-06-20

江苏推进制造业低转型

国网启东市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主任刘长胜说,项目自去年8月份建成以来,光伏发电量约810万千瓦时,为企业省下电费160余万元,预计年发清洁电量可达1770.56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652吨。

2023-04-18

通威荣膺2021中和先锋企业!

(包括中国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及其中国子公司、合资公司等)在降、减方面做出的十大典型案例。

2021-11-08

中国电信启动“双”行动计划

此前,中国移动发布的《C2三能 中国移动达峰中和行动计划白皮书》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在电信业务总量增加1.6倍的情况下,碳排放总量控制在5600万吨以内。

2021-09-06

日本称核能对2050年“净零放”至关重要

2021-02-04 13:06:16 核讯天下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梶山弘志(Hiroshi Kajiyama)向英国媒体表示,如果日本要实现其净碳排放到2050年降至零的目标,核能将是至关重要的

2021-02-04

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低城市发展

  城市是推进低经济转型的重要空间和行动单元,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整体放量的70%以上,是全国开展的主战场。

2022-03-17

今年四川市场CCER交易量增近5倍

”从何来?怎么交易?个人又如何为“双”作贡献?我们开启了探寻之旅。交易所工作人员黄杉介绍,这里的“”指的是碳排放额度——企业在政府设定的碳排放配额下,通过技术更新等方式达到节能减效果。

2021-08-26

加快气候变化立法,助力“双”目标实现

据此,占世界GDP总量75%和碳排放总量65%的国家纷纷提出了碳排放远景目标。可以说,达峰和中和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新入场券,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基石。

2021-08-17

刘满平:我国实现“中和”的12条政策建议

三、设置更高的年度目标尽管2019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和2015年分别下降48.1%和18.2%,超额完成了之前设置的目标,但横向对比来看,我国单位GDP碳排放依然较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021-01-28

澳政府将可再生能源列为减关键技术

2020-02-07 09:20:56 科技部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近日表示,政府正在寻求制定进一步削减澳碳排放量的计划,将考虑100多种新技术,并将可再生能源列为关键减技术进行重点投资。

2020-02-28

美减新规将推动电动汽车革命

EPA署长Michael Regan表示,新规可能引发美国电动汽车革命,并降低温室气体放。根据新规,美国新乘用车二氧化平均放量与现有标准相比将减少一半以上。

2023-05-09

甲烷成全球变暖帮凶 油气煤炭等行业关注甲烷减

2019-06-21 08:58:06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李彪  说到全球变暖,人们通常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但其实甲烷放也是加快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9-06-21

我国市场一经启动就将全球最大

据测算,首批市场覆盖企业的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意味着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2021-07-15

北京绿色出行普惠活动首笔交易达成意向

近年来,北京交通一直坚持低发展理念,交通行业碳排放已实现减量发展,但社会交通碳排放仍呈增长态势。

2021-09-07

关于中和,隆基这么看

去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

2021-07-19

中和——中国在国际舆论上的新挑战

一是因“隐含”而导致中国碳排放总量被高估的责任挑战。

2021-06-18

革命如何重塑中国经济

能源格局重构“从建筑、汽车等碳排放大户,到餐饮、服装各行各业,都提出了备战中和的思路,我们认为中和必然将深刻影响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这样说。

2021-06-18

提质增效 “数字能源”与“双”目标偕行

能源数字经济是降的主要路径。

2021-08-02

北京副市长:市场将与股票市场比肩

殷勇表示,为了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中和,就需要加快向绿色低生产生活方式转型,降低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践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节能消费的方式

2020-12-03

足迹 ▏动力电池出口欧洲迎“新挑战”

通俗来讲,产品足迹是其生命周期内(原料、制造、储运、销售、使用、废弃到回收全过程)碳排放量的汇总。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全过程的碳排放量不仅包括产品本身,也包括供应链等范围内的碳排放。

2021-07-14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