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排 | 耗时 19 ms

2020年度广东省深圳碳排放履约工作顺利完成687家碳排放管控单位100%履约

2021-08-11 08:39:30 深圳特区报   作者: 窦延文  8月9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深圳市2020年度碳排放履约工作已顺利完成,履约率达100%。

2021-08-11

中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发电行业直接烧煤,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把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启动行业,能够充分地发挥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放的积极作用,协同减污降

2021-07-26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额达1.8亿元

,全市共有196家工业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累计成交量达1672万吨、交易额达1.8亿元。

2021-07-2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方式明确

2021-06-28 10:20:43 大西北消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近日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2021-06-28

能源低发展 要做好碳排放的加减乘除

他指出,我国碳排放的现状是,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主体。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的比重为29%。

2020-12-11

加快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

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产业、能源、交通、建筑、消费、生态等多领域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实现该区域内碳排放快速降低并逐步趋近零的综合性示范工程。

2020-03-06

百亿碳排放费!火电巨头如何应对?

2013年以来,中国相继在深圳、北京等地建立了八个区域市场,全国市场预计明年开始运行,火电是纳入其中的首个行业,火电行业全年碳排放总量约40亿吨,届时所有火电企业都必须在市场履约其碳排放配额。

2020-12-16

美国抹黑中国碳排放徒增笑耳

攻击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是清单中的重要一条。然而,一个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劣迹斑斑的政府,对在温室气体减领域做出显著成绩的国家大肆抹黑,只能再次证明自身的荒谬可笑。

2020-11-26

安永:承诺到2025年将碳排放减少40%

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安永一直致力于推进自身的“去化”进程。2020年和2021年,安永在全球实现中和及负碳排放目标,并承诺到2025年将碳排放减少40%,实现净零。

2022-01-04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架构显现

2021-03-18 10:19:58 北极星售电网整理备注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架构正逐渐明朗。

2021-03-18

我国乘用车近10年碳排放逐年降低

作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有效控制汽车行业碳排放总量,对全面实现目标至关重要。那么,现阶段我国汽车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有何进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020-09-09

国际航空集团承诺2050年“零碳排放”

2019-10-11 14:32:32 新华社   作者: 刘江  英国航空公司的母公司国际航空集团10日宣布2050年以前实现零碳排放,成为首家作出这一承诺的大型航空客运企业

2019-10-11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持续提速!

达峰和中和目标愿景下,我国持续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陆续展开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进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

2021-06-02

镍、钴、锂的碳排放 企业不能掉以轻心

如今,我们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时代不同了,市场环境变了,动力电池成为关键中的核心,必须考虑它的碳排放问题。镍、钴、锂是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如何关注它们的碳排放问题?

2021-11-16

2025年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要降7%

2021-11-24 09:19:06 北京日报近日,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引领行动促进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2021-11-25

碳排放配额成交1.88亿吨 全国首位

10年前市场刚启动时,很多企业对于是什么,一无所知。“过去,中国的企业没有碳排放概念。一开始,很多人甚至以为碳排放权交易所是做煤炭交易的。”这位负责人说。

2021-07-05

2019年德国碳排放总量降低至8.11亿吨

多万吨,与1990年碳排放水平相比,减少约35%。

2020-02-28

英国出现企业争相抢购碳排放许可

5月19号,英国举行的首次碳排放配额拍卖中,共销售了605.2万个碳排放配额,每家企业可以放1吨二氧化或等量的其他温室气体。这次拍卖获得了超额认购:15家企业竞标超过2900万份许可证。

2021-06-03

我国卫星实现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科学家利用我国卫星(全球二氧化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实现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对于更加精准监测人为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2022-11-18

能源基础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限

30:40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唐凤  7月1日,清华大学教授张强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机构合作者在《自然》发表论文称,未来,现有和拟建能源基础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大于全球变暖不超过

2019-07-04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