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碳排放权交易 | 耗时 20 ms

河北施工场地扬尘标准今起实施

施工场地扬尘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4月1日实施。

2019-04-01

首届达峰中和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江西新余召开

—聚焦“3060目标” 光伏产业大有可为2021-07-05 16:45:00 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网新余6月12日电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达峰,2060年前实现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1-07-06

从零工厂到循环经济,卡奥斯打造双战略引领实践

从“双”视角来看,大力推广循环经济,通过减少高能耗的原料加工环节,最终可实现单位产品强度的降低。

2022-11-25

关于印发工业领域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强度明显下降。

携手政企,“中和技术创新挑战赛”加速减新技术落地应用

当前,减少温室气体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2021-07-23

大摩看好五大零技术:2050年前需投入50万亿美元

2019-10-28 10:21:19 中国煤炭资源网据金融界网站报道,北京时间10月25日消息,根据摩根士丹利一份最新报告,为阻止全球变暖,2050年前世界各国需要在五个关键的零技术领域投入约

2019-10-28

关于中和,隆基这么看

去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

2021-07-19

江苏全面开展入海污口专项查工作

2019-09-23 09:17:30 新华社记者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江苏参照渤海地区入海污口“三级查”模式,全面启动入海污口查工作,计划2019年内全面摸清全省入海污口底数及分布情况

2019-09-23

杜祥琬:实现中和需要有力抓手

他认为,实现达峰、中和目标是全球大势、时代命题,能源低化事关人类未来,历史要我们考出好成绩;应从蓝天保卫战、节能提效、循环经济、发展汇等多方着手,并以能源、通、工业、建筑等行业减为抓手,推动中国进程

2021-03-08

湖北省武汉首批中和林基地揭牌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蔡甸区嵩阳山和新洲区将军山的中和林基地,土壤条件和通可达性较好,适宜乔灌木生长,总面积达1112亩,未来30年预计可吸收3万吨左右的量。

2021-08-27

四川省内江全力推进节能减

9月9日,从内江市节能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为确保完成2021年达峰、中和任务,内江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构建低产业体系、推动城市低发展、提升森林汇能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1-12-31

四川省内江全力推进节能减

9月9日,从内江市节能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为确保完成2021年达峰、中和任务,内江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构建低产业体系、推动城市低发展、提升森林汇能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1-09-15

达信中国CEO李铭:助力“双”目标,保险大有可为

中国也为降低设定了新目标,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对企业来说,对ESG信息和遵守气候相关财务披露的要求有所增加。

2021-09-07

通过机载分光仪鉴定: 美加州甲烷最大源是填埋场

,10%的点源(直径不到10米)占点源总量的60%。

2019-11-27

助力实现“双” 新能源汽车还需“跨界协同”

“汽车行业面临低转型的巨大压力,以汽车为主体的道路占全球总量的20%左右。”

2021-09-17

明阳智能宣布:2023年,中和!

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表示,明阳将不断致力于技术创新实现全价值链中和,携手合作伙伴赋能绿色低发展,助力构建零经济体系。

2021-06-02

部分地区和企业中和最新进展:率先达峰成为关键词

,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达峰,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降低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2021-03-03

多种新能源组合供暖无污染、零、高能效

内蒙古成孚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孚新能源)总经理杨洁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整个供暖季,1200平方米的厂房,其总耗电量为73064千瓦时,以0.5元/平方米计算,厂房的年供暖费用为36532元,大幅降低了

2021-05-18

中和目标下,风电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虽然“十三五”期间,风电发展速度已经被光伏超过,但是大力发展风电,同样是实现“30•60”达峰、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2021-03-25

进博会吹起低风 天加出绿色创新成绩单

综合来看,绿色、低+,不仅是今年盛会期间的耀眼“热词”,还将成为持续推动中国高水平开的澎湃新“动力”。

2021-12-3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