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科协“纪念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主题报告会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汪集旸提出的这一构想引人关注。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厘清一个概念,“碳中和”并不是要实现“绝对零排放”,而是使碳排放量和清除量达到平衡,即通过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将碳排放对自然产生的影响降低到净零程度
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智能+能源”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集旸表示,地热是地球本土的未来能源,也是智慧能源,因具有清洁、高效、无碳等特点,将对实现碳达峰
2020-07-06 10:29:21 澎湃新闻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大气治理研讨会上提出,“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在目标指标设计在原则上应衔接“十三五”,面向“美丽中国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氢能产业与能源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指出,目前国内累积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加之国内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发展氢能有助于环境保护与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
作为“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资源环境领域终评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
尽管通告中表明只针对煤电,目前暂未影响新能源,但业内人士对能见表示,“如果火电电价都降下来了,未来电网交易电价存在下调的可能。”
办公室和工厂自行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由此产生的绿色能源通过“能源互联网”彼此分享,就像在线创造和分享信息一样——这是2011年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描述的愿景,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10月30日,一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预计到明年年中,产业链上投资的硅料产能将能逐步实现有效释放,“但这个前提是不再出现政策变动等特殊情况”。成本涨价已逐步传导至行业下游进行消化。
在近日召开的“2022年龙芯工业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随着数字化深入到工业的各个领域,工控系统已经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中枢神经”。
不少光伏业内人士认为,春节后由于海外进口硅料价格涨势延续,此外硅片企业扩产产能释放进度超预期。本月生产总天数有限,而硅片企业采购旺盛,支撑价格硅料大幅上涨。
苏伊士旗下重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明全还在此次盛会上作了“信息化集成智慧污水厂的构建之路”的分享。
2020-08-25 11:05:51 中国改革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及液体太阳燃料合成进展与展望”的演讲。
2020-08-25 11:05:51 中国改革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及液体太阳燃料合成进展与展望”的演讲。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团队主导,是国内首个太阳能燃料生产工业化示范工程,该项目建设于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FD9#以东,纬五十三路以南,FD15#以西,纬五十一路以北区域。
本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先生在7月25日第七期“2020百人会汽车产业形势与政策高端研讨会-动力电池产业整体趋势再研判”上的总结发言。
针对这一命题,《中国科学报》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集旸。把脉资源禀赋,瞄准实际需求“不论发展什么能源,核心原则都是第一看禀赋,第二看需求,地热也不例外。”
中科院院士:电动车能跑1千公里几分钟充满电一定是骗人1月16日,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欧阳明高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
2019-04-18 09:42:05 透明电网 作者: 路郑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主办单位电话:0772-2827563
管理运维: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