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3.7-26.3万元/吨,成交均价在25.1万元/吨,周环比下跌4.2%;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3.5-26.1万元/吨,成交均价在24.9万元/吨,周环比下跌4.23%。
上周多晶硅成交价整体持稳微涨,主要原因仍是由于国内前5家硅料企业非计划内停产检修导致的多晶硅供不应求,但涨幅从此前一周开始已呈现逐步收窄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新疆地区部分企业已陆续开始恢复生产,短缺现状逐步得到缓解
与2019上半年相比,2020年同期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排名发生剧烈波动,表明整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电池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今年五月有产业链消息称,特斯拉正在申请电池新专利,专利内容涉及到电池锂化制造过程中采用的镍钴(NCA)电极合成方法与工艺。根据报道,此专利不仅可以提升电池寿命,还可以减低电池生产的成本。
记者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近期,我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这是目前全球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并且不分技术路线,也是光伏史上首次由中国光伏企业创造的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据世纪新能源网统计,2021年以来,硅片的原料多晶硅料价格一路暴涨。截至8月10日,硅料价格最后已触及每吨31万元,相较于2021年初的每吨约8万元,累计上涨近3倍。
具体来看:电价、竞价、规模等相关政策下发时间较晚,市场启动晚,有效施工时间较短;土地面临生态红线等问题,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兑现土地承诺;补贴缺口导致民企资金紧张;恰逢风电抢装热潮,光伏项目顺延;竞价项目申报时间较短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在一台风电机组中,叶片芯材、主轴承等部分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但疫情导致进出口通道受阻,国内风电产业链“卡脖子”的问题愈发明显。
虽然之后全国各地受到疫情影响,但政府针对氢能产业的部署仍在陆续出台,仅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底,短短三个月内,国内至少1省份、5市/区政府新增相关规划:江西省发布新能源产业行动方案 部署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
01上游制造企业走向寡头和平庸如今,光伏上游制造领域,汇聚了大量企业,而且各个环节都形成了头部企业,比如硅料环节的保利协鑫和通威,硅片环节的隆基和中环,电池片环节的通威和爱旭,组件环节的晶科、晶澳、天合和阿特斯
国内多晶硅的自给率从2010年的47.8%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75.4%,对外依存度大幅降低。光伏产业链大致可分为多晶硅、硅片,中游电池片、组件,以及下游光伏发电系统三大环节。
刀片电池将陆续搭载在国内外各主流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上。”这无疑是比亚迪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收割”动力电池市场,并将改写现有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为比亚迪开辟出一条具有更大收益价值的盈利之路。
储能规模化发展在即,却传出了电池供应持续短缺,部分储能企业暂停接单的消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电池荒”?电池供应的短缺是否会对储能的高景气度造成影响?
此外,按照目前的硅料下游产业扩产规划和建设进度,2022年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产能远高于硅料产能,且硅料扩产周期长,短时间内硅料难以满足硅片及电池片、组件企业需求,供需错配还将持续。
由于HIT电池结合了薄膜太阳能电池低温的制造优点,无需在高温下完成,而低温环境下加工有利于实现HIT电池薄片化,不仅大大的节约燃料能源,而且减少硅的使用量,降低硅原料的成本,而目前PERC电池由于多次高温工艺需要用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