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研究机构:到2050 | 耗时 21 ms

陶冶:2021年风电加光伏规模将达80GW

第三个,碳中和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是整个人类活动当中碳排放达碳中性,对自然的干扰为零。其实翻译成我们能够理解的话,2050年以后,我们能源系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几乎为零。

2020-10-28

JFE提出新的碳减排目标 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至少降低30%

2月8日,JFE钢铁公司提出新的碳减排目标,即在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基础上,2030年至少降低30%(此前的目标为降低20%)。

2022-07-25

JFE提出新的碳减排目标 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至少降低30%

2月8日,JFE钢铁公司提出新的碳减排目标,即在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基础上,2030年至少降低30%(此前的目标为降低20%)。

2022-03-02

从智能座椅卫星供能,光伏如何改写我们的未来?

这里不禁好奇,太阳能竟有哪些优势,又能应用在哪些领域?宝藏能量——太阳能太阳能是新能源的一种,通过光伏发电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2021-01-08

认为2030年电池储能系统将下降66%~80%

事实上,储能部署的速度与过去10年来人们看的太阳能发电设施部署速度还要快。而且储能系统的价格迅速下降。

2020-02-25

柳产智能家电加速走出国门 接美国订单800多台

智能滚筒式干衣生产厂家柳州赛宝隆电器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孟庆雨看着走向海外市场的产品,眉眼间的笑意藏不住。“这次接美国订单800多台,今天先发货216台。”

调查表明2040年全球长时储能部署规模应该扩大400倍

从2022年2040年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投资1.5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2040年,长时储能系统在全球各地的广泛部署可提供高达140TWh储能容量,这将在净零能源系统中提供全球能耗10%的电力。

2021-12-01

一天时间 怎么把风力发电“种”海底

练继建团队经过多年的积累,开创性地发明了巨型多分舱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结体系,团队还首创了工厂化批量预制基础结和“种树式”安装风的建造方式,以及提出新型筒型基础顶盖—筒壁—土体联合承载模式。

2021-07-21

底是谁的储能?

从市场来看,全球储能装容量仍以抽水蓄能为主,虽然电化学储能还不储能装总容量的4%,但从2018年累计装量来看,全球增速126.4%、中国增速464.4%,以及近期超千亿远景过万亿的市场潜力,已经让电池储能迅速蹿升为近期的焦点

2019-11-11

国务院: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

《行动方案》明确,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2021-10-27

欧阳明高:从有序充电消纳绿电 V2G技术应更有作为

其中的一项就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发和推广应用”。在与“双碳”有关的技术中,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技术(下文简称V2G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2022-03-09

吴炜率队柳东新区调时强调 把时间和精力都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昨日上午,市委书记吴炜、市长张壮率队柳东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的重要论述,开展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和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打造万亿工业强市调查

风电布局时了吗?

首先是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开启了第一波的反弹行情,带动此前承压的大消费板块强势上涨,迎来修复行情;而春节后chatgpt等科技板块爆火出圈,叠加政策利好的持续出台,市场赚钱效更多聚集在大科技板块中,所以新能源板块自然受资金短期流出影响而震荡

2023-03-29

“双碳”一周年,朱共山看了4大变化……

未来,协鑫还将与西门子、中船派瑞氢能、国家电投等上下游企业联手,2050年规划建设40万吨绿氢的生产和供应、3大发基地、6大产业基地,及100座综合能源站,同时规划建设协鑫绿氢科技产业基地,以及绿氢产业走廊

2021-09-24

储能底有多大空间?

从新能源装规模来看,2035年前,新能源成为第一大电源,风、光装规模分别为7亿、6.5亿千瓦,全国风电、太阳能日最大功率波动预计分别达1.56亿、4.16亿千瓦,大大超出电源调节能力,迫切需要重新建调峰体系

2019-07-16

中国能源会储能专委会李泓:力争储能系统成本降低0.5元/Wh

——中国能源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泓为引领和推动储能产业高效创新发展,中国能源会年会2019于12月5日在北京召开以“建储能高效发展新模式”为议题的储能分论坛。

2019-12-06

我市增强“从01”的基础能力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添新丁

广西柳工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广西工程械新能源与自主作业重点实验室,成为此次我市唯一入选的实验室。这意味着全市“从01”的基础能力逐步提升。

合肥: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 整车产能达100万辆

依托企业、高校、科院所等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新型,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发,争创国家级技术(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2020-11-23

未来氢能时代 - 可再生能源制氢经济性

现行的技术和需求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氢能时代的来?2019年,彭博新能源财经作为全球能源经济领域内的领先智库,首次独家对氢能产业链进行了自上而下、深入的系统性与分析。

2019-08-29

从地下天空,中石化发力新能源

新能源,地热业务为起点中国石化是一家主要从事油气业务的大型国有石油企业,但其经营范围并不局限于油气,而是积极主动兼顾新能源,这一点从其业务边界持续拓展就可以得充分验证。

2021-01-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