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知识更新 | 耗时 14 ms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暨“人工智能+制造”优秀案例集的通

桂工信两化〔2025〕171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广西制造业“智改数转”,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发展潜力,促进形成质生产力,助力广西型工业化发展,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了《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暨

广西高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4年第一批高技术企业复核结果的通告

(桂科发〔2024〕309号)各有关单位:根据《高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现按程序将2024

广西高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4年第一批高技术企业复核结果的补充通告

广西高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4年第一批高技术企业复核结果的补充通告(桂科发〔2024〕319号)各有关单位:根据《高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2024-12-25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2025年第一批广西人工智能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名单的通

桂工信两化函〔2025〕180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决策部署,深入挖掘、展示人工智能创应用成果,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展了

共同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能源商用车型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俊)4月25日,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谭丕创在柳会见出席我市人工智能(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会的重庆多拉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货拉拉集团首席财务官陈国基一行。

以“三个突破年”加快打造柳州产城融合示范城区

“当前,柳江区贯彻落实自治区、柳州市‘春第一会’精神和工作部署,坚持实干为要、创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以开展工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个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加快打造柳州产城融合示范城区

2025-04-12

赋能蓄势 攀“高”向“” ——鹿寨工业稳增长跑出“加速度”观察

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自治区级专精特企业,柳工铸造依托ISO三体系认证与省级技术中心优势,正加速布局液力变矩器、电机机壳等高附加值产品。

广西柳州加快发展质生产力推动企业从“制造”转向“智造”

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优必选智慧工厂下线,参与汽车智能工厂的造车环节;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颁发,无人驾驶汽车从封闭场地测试转入开放道路测试;风电产业“串珠成链”,嘉泽能源、金风科技等链主效应显现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质生产力拉动力强劲

工业增加值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增的价值量,今年上半年,我市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43.8%,产量方面,锂离子电池增长52.9%,服务机器人增长32.4%,能源汽车增长

中国联通柳州市分公司科协成立 发挥创资源优势 助推“数字柳州”发展

5月27日,在市科协的见证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市分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柳州市分公司科协”)揭牌成立,标志着企业开展科技创、激发科技人员主观能动性、深化产学研项目合作等有了渠道

在行业领先 为发展赋能 ——关注我市上榜的2025年第一批广西专精特中小企业

8月12日,在位于柳东区的柳州智绿连接系统有限公司,一条条橙色的线束在生产线上诞生,随即发往整车企业。线束是能源汽车的“血管”。

全链条谋划 全过程服务 1月至7月全市化工及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1%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8月29日,记者从市化工及材料产业攻坚小组获悉,截至7月底,全市化工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共有62家,全市化工及材料产业产值达到63.1亿元,同比增长17.1%。

广西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政策措施 最高补助1000万元 我市迎来机遇

当前,我市正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动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435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相继发布了39个人工智能开放应用场景,并创性地探索“上海研发+柳州制造+东盟应用”协同模式,全方位护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专注生产精密钢管 巩固优势向海图强 柳州金都材料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

位于白露工业园的广西柳州金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金都材料”),正是一家专注于生产精密钢管的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

我市一季度登记经营主体实现“开门红” 同比增长3.77%,增速高于广西平均水平5.09个百分点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书厚、通讯员杨七梅)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市经营主体发展开局良好,登记经营主体实现“开门红”,展现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活力。

我市通过混合产业用地政策盘活柳东区一宗存量工业用地 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约7.2亿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近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应模式,于今年7月通过混合产业用地政策盘活一宗位于柳东区的存量工业用地,项目用地面积约285亩,计划总投资约8.12

“智改数转”赋能 柳州水产“链”出高地 养殖加工服务一体贯通 产业附加值全面提升

继AI养殖示范基地建成“智能养殖—精准管控”体系,为水产深加工提供稳定优质原料后,广西华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华芯数智”)又有进展:总投资63.9亿元的AI设施渔业示范基地7月底在柳江区开工

广西糖料蔗机械化收获产业创科技“尖锋”专项申报指南发布 最高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广西糖料蔗机械化收获产业创科技“尖锋”专项2025年项目申报指南,项目采用公开择优、“赛马制”等方式进行,最高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广西一代信息技术等2025年“尖锋”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半导体材料与设备技术攻关纳入指南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8月7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了广西一代信息技术、广西生物质利用及生物制造全产业链等2025年“尖锋”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项目资助经费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全市民营企业“法治护航 柳品出海”经验交流活动举行 主动嵌入向海产业链条 培育外贸增长点

7月31日,全市民营企业“法治护航 柳品出海”经验交流暨时代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交流活动举行。近80名民营企业家和有关部门领导齐聚一堂,围绕“法治护航 柳品出海”主题,谈经验、话思路,提建议、谋未来。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