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看新能 | 耗时 42 ms

全球可再生源产业加速发展(国际视点)

欧盟统计局11月最出版的报告显示,2018年欧盟范围内可再生源生产总量同比上升了2.8%。与10年前相比,2018年化石源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可再生源则呈上升态势,增长幅度达到49.2%。

2020-11-23

步入“双碳”时间 电力智化大有可为

2008年大学毕业后,徐川子从一名装表接电工人干起,深耕智用电、电替代、节潜力挖掘等领域,成长为基层供电领域的创手。

2022-10-24

福建泉州电网基建项目全复工 建设开工规模创历史

今年电网建设所有基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复产,开工规模创历史高。3月30日13时许,经过连续24小时的试运行,位于南安的220千伏蟠龙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2020-04-17

清洁源并网装机整体下滑 火电却在逆势增长

12月26日,国家源局发布了1-11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11月火电增装机容量为3418万千瓦,同比提升401万千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的清洁源却集体没落。

2019-12-31

国网电动社会桩开放平台启动:以共建共享发展思维破局充电难

2020-05-14 16:57:04 中国源网政策培育近十年的源汽车市场,时至今日仍未彻底解决充电难。

2020-05-14

厚普股份150亿元氢投资被指“画大饼”

根据公告,今年4月20日,厚普股份与四川省成都市都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厚普国际氢产业集群项目投资协议书》,投资建设厚普国际氢产业集群项目。

2021-07-09

未来五年全球增风电装机将带来330万个工作机会!

现在全球经济依然在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徘徊,各国政府应该到风电行业创造就业机会的力,而就业机会是让经济回到正轨的关键因素。”

2021-09-17

“电氢体系”大势所趋 全球氢热呈持续上升趋势

当前,我国的可再生源发展迅速,由于我国可再生源的波动性和分布的不均衡,可再生源的消纳力受限,而氢作为“破解之道”被普遍好。

2020-08-20

越南工贸部低碳方案:十年不再增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

作为东南亚电力和源市场的投资热点,越南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国家。越南工贸部于2021年2月发布了《2021-2030年电力规划草案》(PDP8草案),制定了越南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路线图。

2022-06-27

营造良好科技创环境

  科技创要勇于突破、敢为人先。想要找出一条适合城市自身的创发展道路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资源有限的内陆城市。

2022-12-12

马斯克却质疑:“电化学意义上不可

马斯克:“电化学意义上不太可”。

2020-12-24

光伏时代:疯狂下半场

2020-02-24 13:49:43 角马源   作者: 师雨菲  在各方势力的合纵连横下,一个时代正在崛起。面向平价时代的光伏征程上,战火已愈演愈烈。

2020-02-27

柳南区召开“奋战一季度 加力开局” 冲刺会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五年三年,开局是关键。

2021-02-22

我市有关单位组团赴沪苏开展“兴产业招商”问技论道 协同创

3月7日至11日,由市科技局牵头,市委组织部、柳东区、北部生态区、市行政审批局、市人社局、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有关负责人组团,瞄准兴产业,奔赴上海、江苏苏州开展“兴产业招商”,通过走进同济大学

三峡资本布局第三代光伏技术 全力打造钙钛矿“硬科技”高地

2019-04-25 17:56:03 中国源网近期,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旗下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三峡源有限公司与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纤纳光电”)宣布,三峡资本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注资纤纳光电

2019-04-26

2020年光伏政很快公布

2019-12-02 10:18:18 彭博中国将在明年年初宣布其2020年太阳政策,此前一版政策的姗姗来迟严重拖累了这个全球最大太阳市场的成长。

2019-12-02

的度电成本和里程成本分析

2019-09-23 13:52:30 《电工电技术》杂志   作者: 何颖源 陈永翀 刘勇   摘要储是促进可再生源消纳和提升电网韧性的重要手段,而储成本是决定储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参数

2019-09-23

创业大赛完成一轮竞争 18个项目获得入场券

8月12日至13日,70个优中选优的企业项目登上第十届中国创创业大赛广西赛区柳州市选拔赛暨2021年柳州市创创业大赛复赛舞台。

欧洲户储展望:2023增4.5GWh

俄乌冲突导致的源危机,推动欧洲电价进一步上涨,引发人们对源安全方面的担忧,这都促进了欧洲户储市场的发展。

2023-06-28

显柳州“知”慧 涌创源泉——我市知识产权量质齐升迸发创活力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增强全市知识产权创造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融合,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打开局面。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