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通过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被比喻为对气候友好的“绿氢”;使用石化燃料生产的氢则被称为“灰氢”;而用天然气生产的氢,如果同时捕获并存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则被称为“蓝氢”。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CO2)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窗口期已经形成。
根据统计预计,若结合BECCS(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预计到2030年,生物质能利用将为全社会减碳超9亿吨,到2060年将实现碳减排超20亿吨,这将为我国“双碳”目标做出重要的贡献。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数据,除了拯救地球,太阳能行业还会在本世纪中叶时带来1540万个工作岗位,因为这个部门在可再生能源的用工市场方面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个十年内将达到3800万个岗位,到2050年时还会增至约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围绕着能源这一热点,新能源、旧能源都引起了市场相当关注。那么如何看待新、老能源之争,未来的能源格局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将试作浅析,希望能给投资人带来一些参考。
2019-08-23 10:06:39 欧洲海上风电熟悉德国《可再生能源法》(EEG)的海粉儿可能知道,德国海上风电项目享受着比一般发电项目高得多的电价。
近日,美国光伏行业协会SEIA提出一项美国太阳能行业振兴计划——设定到2030年国内太阳能制造业产能达到100GW的目标——Make Amercian (PV)Great Again。
2019-04-24 08:55:36 电缆网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Technavio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市场规模将增长1219.51吉瓦,太阳能、风能、水电将占主要增量
在这个背景下面,我们看到了构建100%低碳电力能源体系的这种新型基建,将会是全球,包括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所有国家,未来一个既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能够推动碳减排的协同性、经济与环境友好发展的解决方案
能源转型的实质,是硅能源替代碳能源。在2021年6月份的上海SNEC大会上,我首次提出一个观点——碳中和正在催生一场“硅基能源”取代“碳基能源”的清洁替代革命。
能源转型的实质,是硅能源替代碳能源。在2021年6月份的上海SNEC大会上,我首次提出一个观点——碳中和正在催生一场“硅基能源”取代“碳基能源”的清洁替代革命。
大会期间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
6月9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以“绿色新动力,世界新动能”为主题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中国宜宾隆重开幕。
1月21日晚间,上峰水泥(000672)披露关于对外投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将联合阳光新能源与合肥凭新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布局光伏发电、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提升水泥产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
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的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
个人判断,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弱于国外。因为美国基数低,欧洲部分区域逐步拓广,明年欧美市场会保持较高增速。而国内这一轮增长,有企业承受亏损也要把数据拉起来的客观情况。
特斯拉产业链,代表着新能源车产业链;就如同苹果产业链,之于智能手机产业链一般。并且,相比于手机,新能源汽车具有更长的产业链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