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电池项目 | 耗时 24 ms

10大趋势看2020动力产业“变迁”

这主要体现在: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集中申报、材料/设备企业最多、锂企业单募资最大、科创板最受追捧、IPO折戟增多等。

2021-01-04

多家央国企近期氢能动态一览

详情如下:国内首个PEM制氢加氢一体化近日,由国核力院EPC总承包的吉股份中韩示范区“可再生能源+PEM解制氢+加氢”一体化试运圆满完成,具备对外加氢能力,即将进入投运阶段。

2022-11-08

软包的2019“窘境”

在动力领域一度叫嚣上位的软包,如今似乎陷入了“困兽之斗”。

2019-11-20

储能安全最关键 镍氢有望脱颖而出

7月30日,全球最大的储能之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储能站发生爆燃事故,重达13吨的特斯拉Megapack锂组被完全点燃。而就在数月前,北京一储能突发爆炸,导致2名消防员牺牲。

2021-08-18

贵州能源局关于印发《贵州省风光伏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核准备案方面:纳入年度建设规模的,投资主体在规定期限内落实资源、用地、网接入、经济可行性等条件后申请核准备案。原则上风在12个月内完成核准,光伏发在6个月内完成备案。

2021-09-06

光伏大转折:N型的野望

P型主要有BSF和PERC两种,2015年之前,BSF占了总市场的90%,是绝对的主流。

2021-12-13

中国企业“淘金”海外家用储能

此外,动力老大哥宁德时代4月宣布与ATL成立合资公司,家用储能便是合资公司重点瞄准的市场之一。亿纬锂能也囤积粮草,在荆门投建15GWh磷酸铁锂用于物流车与家用储能。

2021-09-15

动力装机量锐减 行业痛点难破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约有200家动力企业进入工信部录,而截至2019年上半年,存活的企业已骤降至60余家,缩水严重。动力市场的发力点何在,痛点如何解决也引发行业思考。

2019-12-30

中国放松煤控制 今年前五月新推进为去年新批的2.8倍

6月9日,国内低碳能源政策研究组发布的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5月,除46 GW已在建煤(包括之前停缓的续建)外,中国至少还有48 GW的煤处于新推进阶段。

2020-06-10

短缺会绊住储能“跃进”的脚步吗?

储能规模化发展在即,却传出了供应持续短缺,部分储能企业暂停接单的消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荒”?供应的短缺是否会对储能的高景气度造成影响?

2022-10-25

陈中华:应坚持铅蓄行业绿色发展

标准规定了废铅酸蓄的收集、贮存、运输、转移过程的处理方法及管理措施,有利于规范生产企业对废铅酸蓄的回收利用,防止流入非法冶炼渠道造成二次污染。

2019-05-09

技术驱动交通动化

网之间的配合并不十分成熟,特别是老旧小区,建充桩依然困难。动力是重中之重“动力大多能满足纯动汽车的要求,但大家比较关注的还是安全性。”欧阳明高说。影响动力安全性的诱因是什么?

2020-07-15

动车安全问题又“着火”

无独有偶,北汽威旺407EV纯动货车在深圳发生充起火事故,原因亦是动力包引起。至于特斯拉的车辆起火事件,官方至今仍未公布原因,但起火源头也是

2019-05-28

海外市场比重提升 中国动力出海狂飙

蜂巢能源近日宣布正深度开发欧洲大客户,据悉已与欧洲一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并拿到多个动力重点的定点供应合同;国轩高科方面称,将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所募集资金用于国际化产业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

2022-06-14

瑞士首个商业制氢启动

瑞士第一个商用制氢系统计划在高斯根水站(Gösgen hydropower plant)建成。

2019-08-01

世界最大的蓄将取代纽约天然气发

2019-10-31 15:37:18 cnBeta纽约公共服务委员会上周批准了一在纽约皇后区弗农大街建造世界上最大蓄的提案。

2019-10-31

比亚迪/蔚来两年内固态“装车”?

5月26日,赣锋锂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第一代混合固液解质产品已通过多第三方安全测试和多家客户送样测试,能量密度达235~280Wh/kg。

2021-07-08

传苹果2024年投产汽车 搭自有突破性

2014年,苹果推出汽车Project Titan,从零开始设计汽车,但其后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苹果一度放弃了致力于软件研发的计划,并重新评估了其标。

2020-12-23

星辰新能液流长沙研发中心正式落成

前成熟的长时储能解决方案中,钒液流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扩容方便,且容量越大经济性越好,相较于锂更适合网大规模储能和长时储能。

2023-03-14

2020年全球金属空气需求将超4亿美元

从金属类型来看,2019年,锌空气在金属空气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锌空气的轻量化以及在助听器和手表等设备中的易用性将会推动其需求。

2020-06-1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