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电池技术 | 耗时 22 ms

中国工业协会氢能与燃料分会成立

9月24日下午,“中国工业协会氢能与燃料分会”成立大会在齐盛宾馆举行,中国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郑绵平,中共淄博市委常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宋振波,同济大学教授、氢能与燃料分会秘书长魏学哲等出席大会

2021-09-27

领域两大巨头“杠上”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航锂的声明中还意味深长地写道:“我国专利法立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成为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2021-08-05

通威2021年产能将超过55GW

年报信息显示,太阳能方面,公司在原子层沉积背钝化、选择性发射极工艺、双面、多主栅、HJT、高效组件等核心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

2021-07-16

围攻宁德时代 动力暗战升级

另一方面,暗战升级。现阶段,无论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很难再实现较大突破。钠离子、半固态、固态甚至燃料或在不久的将来集体爆发。

2023-02-24

高效PERC太阳能投产

2020-10-13 11:03:45 盐城晚报近日,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有限公司投资的6GW高效PERC太阳能项目已在建湖经济开发区内正式投产。

2020-10-14

光化稳固,英国离科始终如一

英国离科Ion Science所拥有的领先深植于MiniPID光化离传感器。虽然曾经由指定发行商Alphasense的供应渠道有所改变,但是,英国离科始终如一、将竭诚不变的为广大客户服务。

2022-03-01

动力涨价,材料商的春天?

子时报报道,模组厂已获通知,因动汽车、储能等下游需求拉升,明年年初,圆柱形锂芯将再次涨价,涨幅5%-15%。

2021-12-14

十大趋势看2020动力产业“变迁”(上)

方面,2020年磷酸铁锂在新能源乘用车以及其它细分市场广受欢迎,给磷酸铁锂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2020-12-03

蜂巢能源如何跑赢动力“耐力赛”?

及产品研发层面,蜂巢能源此次日推出了涵盖材料、芯、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产品。

2020-12-11

大容量储能站实现“说走就走” ——我国首座无须配套变压器的移动式储能站建成

站的投运标志着我国高压级联关键研究取得成功,有效解决了储能站应用场景固定限制的难题。不久前,我国首个移动式大容量全场景储能站——南方网河北保定储能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023-02-24

中国动力企业围剿安全“灰犀牛”

安全是动力的第一核心,也是革命性突破的第一重点,是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能否真正解决安全风险,将会成为国内外车企在接下来的供应商选择中最为关键的权重因素。

2020-12-30

宁德提前布局协鑫光,钙钛矿赢在哪里?

钙钛矿还不是光伏的终极答案回顾历史,新能源的变革背后,本质其实是材料的跃迁。光伏板块作为“碳中和”战略的生力军,目前商业化的光转化主要集中在晶硅

2022-08-11

隆基刷新N型TOPCon效率世界纪录

隆基研发中心坚持自主原创,立足于产业化新型高效,推动光伏产业升级。2019年1月,隆基单晶双面PERC正面转换效率达到了24.06%并保持至今。

2021-07-16

张生:这张膜将改变燃料

然而,当聊起他深耕了十几年的化学研究,张生瞬间变了一个人,侃侃而谈。一直和各种打交道,并取得多项世界级研究成果。张生坦言:“利用化学原理开发清洁能源是我的理想。”

2020-03-19

为何动力设计困难重重?

决定了一部动汽车的重要参数,比如续航里程、成本、安全,以及充的便宜性等,” 新思科(Synopsys)研发工程师布莱恩·凯利(Bryan Kelly)说,“续航里程短、成本高、组易出毛病,

2019-10-11

推动氢燃料汽车产业尽快破局

近年来,虽然我国燃料有所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燃料关键材料的性能仍存在差距,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密封件由于可靠性问题,国内皆无量产;膜极、双极板等关键组件的产品性能及稳定性和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020-05-15

未来10年动车价格能降至多少?

可以占动汽车成本的三分之一。因此,除了马斯克,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等传统汽车制造巨头也为研究降低投入了数百亿美元。

2021-09-17

我市新增五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来柳发展两年多的柳州宏德激光科有限公司,6月23日收到喜报,该公司依托企业与院校共建的柳州市激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激光工程研究中心”),获认定为我市第十二批工程研究中心

大众固态最快三年后投产

他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大众集团一直在领域发力,目前大众动车能达到500—600公里的续航里程,未来几年发布的动车产品,有望将最高续航里程提升到700公里。

2021-01-25

青海产IBC量产平均效率再突破

在实现国内首家IBC和组件产业化量产目标后,黄河公司IBC产品不仅迎来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并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再一次迎来革新,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从23.2%提升至23.6%,向24%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2020-06-0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