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电池技术 | 耗时 21 ms

创企研发氢燃料随时可用 让汽车自行生产零排放燃料

nbsp;盖世汽车   作者: 余秋云  据外媒报道,美国印第安纳州初创公司Aluminum Gallium(AlGalCo)正利用氢燃料随时可用(hydrogen-on-tap)改造皮卡和其他类似车型

2020-05-15

钠离子:与谁争锋?

新型路线再次引发全球关注。继固态锂离子之后,作为新型的钠离子进入大众视野。

2021-10-26

用数字化打造县域“碳最优”力系统

  国网新昌县供公司对梯级水站集群优化调控策略进行研究,制定不同情况下库容水站的发策略,通过对库容水站的开启时间和出力的控制,把梯级水站中不可控的站变为间接可控的站集群,将小水站从单一的低碳供能单元转变为提高区域网应急能力

2023-06-14

有望用于500公里续航车型 钠离子概念股异动拉升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30日,受钠有望用于500公里续航车型消息影响,A股钠离子概念股异动拉升,截至发稿,丰山集团(SH:603810)涨超9%,传艺科(SZ:002866)、维科(SH

2022-12-05

国内风“卡脖子”获重大突破

2022年5月25日,金风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仿真软件GTSim获得国际认证机构TÜV NORD权威认证,成为亚洲范围内首个获此认证的风整机厂商。

2022-06-08

全流程管控确保锂安全

这也是锂行业长期面临的挑战。  

2023-07-26

韩系动力卷土重来 中国动力蓝海背后显危机

2018年5月,中汽协与中国汽车动力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公示了《汽车动力蓄和氢燃料行业白名单(第一批)》,其中除了比亚迪、力神等本土企业以外,韩系动力企业首次进入榜单,虽然该白名单与补贴并无直接关系

2019-06-17

国家网:实现关键核心自主可控

2020-11-06 11:06:36 中国能源网   作者: 吴文  报载:近年来,国家网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关键核心自主可控,加强先进信息和能源融合应用攻关

2020-11-09

动力行业的“一九分成”

其中,宁德时代以装车量3.57GWh位列全国第一,路线主要为三元与磷酸铁锂类型主要有方型与软包,配套的企业主要有上汽、吉利、广汽、长安、金龙、北汽、江淮、东风、宇通等。

2019-12-13

更换 改变世界|西恩迪超长寿命纯铅高倍率产品系列发布

近年来,随着科的进步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种新型不断涌现。其中,超长寿命纯铅高倍率产品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备受关注。

2023-09-21

我国三代核“国和一号”研发完成

“国和一号”是我国十六个重大科专项之一,代表着当今世界三代核的先进水平,是我国核研发和产业创新的最新成果。

2020-09-28

固态暗战 中美德日抢跑!

作为下一代动力的理想解决方案,固态比当前主流的锂离子更加先进,不仅封装尺寸更小、能量密度更高,而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不易过热性,更不用说装配固态动汽车充可能只需要几分钟

2019-08-27

动力需要一个“善终”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退役的动力超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累计退役量将达近80万吨。与这样的数据相伴的一个问题是,这些退役的动力都会去向哪里?

2021-07-13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锌溴液流或成为储能产业化解决方案

叶志镇认为,在储能产业化方面,锂离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锌溴液流则表现出较大潜力。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储能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锚点。

2023-07-11

182天团首次公演:2021年组件“头部”产能54GW,打响新一轮迭代战

组件与系统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是182“天团”自成团以来首次“公演”。

2020-11-20

动力“无钴化”风口已至

“无钴”,隔日A钴市场的有色钴板块再一次呈现整体下挫的“惨状”,同时,“无钴化”也成为近期动力领域的重要话题。

2020-05-14

关于公布2022年柳州市新认定企业中心名单的通知

附件:2022年柳州市新认定企业中心名单序号企业名称企业中心名称1 广西螺状元食品科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螺状元食品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心2 柳州市乐哈哈食品科有限公司

2023-03-15

我国兆瓦级飞轮储能研究实现突破:首次在城市地铁中商用 平均每天节省近1500度

2019-07-10 11:06:28 央视网我国能源革命创新行动计划中的兆瓦级飞轮储能研究实现突破,GTR飞轮储能装置7月8日在北京地铁房山线广阳城站正式实现商用,填补了国内应用飞轮储能装置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方式的空白

2019-07-10

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

新能源创新与颠覆性能源突破已经成为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开启全球各国碳中和行动的关键手段。”

2021-07-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