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电动汽车产业2025 | 耗时 38 ms

补贴退出,与油站上同一起跑线

回首我国新能源发展历程,财税政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推作用,百亿补贴孕育出万亿强国。本次补贴退出,既是“断奶”也是行冠礼,新能源将真正进入市场成熟期,迈入与油赤身肉搏的新阶段。

2022-12-15

新方法让10分钟充90%

尽管越来越受欢迎,但许多消费者仍在犹豫是否要换。一个原因是,的充时间太过漫长,但加快充过程可能会损坏池并缩短其使用寿命。

2022-08-31

2020-21财年印度销量同比降20%

2021-04-26 10:26:29 缆网印度制造商协会(SMEV)表示,在2020-21财年(印度)出售了236,802辆(EV),较2019-20财年的销售额下降了20%

2021-07-08

我新一代纯将打破地面充桩藩篱

2019-07-09 08:10:25 科技日报   作者: 王迎霞  新能源将不依赖地面直流充桩,行将更加自由。

2019-07-09

2030年价格将降至现在的五分之一?

2020-11-24 08:41:12 央视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提速,机行龙头企日本公司董事长永守重信近期在公开场合表示,到2030年价格将降至现在的五分之一。

2020-11-24

新能源:一场出人意料的井喷

12月初,中国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2021年度媒体沟通会上指出,我国新能源已经走过“政策驱的起步阶段”和“政策市场双驱的过渡发展阶段”,伴随2022年补贴完全退出,正在真正进入“

2022-01-04

天津布网 加速京津冀 “智慧”出行

2019-08-02 17:03:18 国际在线近年来,网络建设逐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此,天津面向京津冀交通枢纽密织网,破解充难题。

2019-08-02

AI席卷赛道 智能驾驶行加速发展 三因素吸引长线资金布局

  AI正席卷赛道,为带来一场“智能升级”。  

2023-07-12

设施增长提速 纽带作用日益凸显

日前,在中国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联盟)召开的2020年度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一年来,行在充设备品质提升、安全、运营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2020-01-21

储能发展行化学储能市场开启

2019-07-04 10:40:44 中信证券研究编者按:储能发展行计划发布化学储能市场开启,新能源发提振储能需求,新能源化学储能降本。

2019-07-04

中国品牌加速拓展欧洲市场

2010年以来,挪威一直是欧洲最大的市场,借着该国的销量利好,全球各大制造商也竞相涌入,试图在这一国度分得气化转型的一杯羹。

2020-06-15

广受消费者欢迎更符合低碳要求

[点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的发展,不仅为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革和新能,也为重塑世界能源格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

2019-07-15

国网山东力拟投1.97亿新建设施

今年以来,国网山东力聚焦“新基建”,计划投资1.97亿元,新建公共及专用充桩2000台,与社会企合作建设居民区有序充桩3000台。

2020-07-01

新能源股价狂奔,接下来该怎么唱?

上海斯诺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Sam解释道,“新能源发展的背后需要很多系统支持,除了插之外,要有5G通讯、语音识别、充桩、自驾驶、AI。

2020-12-29

调整品结构 加快新品开发广西集团发销淡季不淡

日报消息(记者周枳伽)日前,记者从广西集团获悉,面对发品市场销陡然下滑的严峻形势,广西集团调整品结构,加快新品开发,今年5月起,其发销量实现逆势增长,从原来平均月5000台,

2020年我国新能源面临的三重挑战

2020-03-27 09:29:52 中国百人会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其中制造下降31.8%。

2020-03-27

新能源又逢春 刺激政策密集出台

内人士表示,各地出台的政策陆续落地,有望在二季度密集催化并生效果,助力销量同比增速反转向上,全年政策刺激下的消费并不悲观。

2020-06-01

池企成科创板新宠 造新势力“隔岸观板”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新能源将在2020年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保有量或达5000万辆至8000万辆。

2019-06-17

政策再热捧,换模式也成不了新能源风口

关键标准缺失是最大痛点随着换获得政策青睐,蔚来、奥新能源等换头部企纷纷加快了换站布局速度。蔚来将2021年换站建设目标从500座调涨为700座。

2021-12-01

2019-24年全球粘合剂年复合增57%

在预测期内,内燃机(ICE)向的过渡将是EV粘合剂消费增长的关键。此外,越来越多的气候变化问题和更严格的排放控制正在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2019-10-2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