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电力领域“放管服”改 | 耗时 43 ms

国网庆阳供公司:采暖守护了蓝天 温暖了师生

现在用上暖气片,不用操心生火,再也不用烟熏火燎了!”镇原县新城小学校长王治才高兴地细数着“煤”给学校带来的巨大转变,眼前的教室与往年冬天“浓烟滚滚”的模样相去甚远。

2020-12-02

国网收购阿曼国家网49%股权 耗资70亿元

2017年,根据阿曼政府的指示,Nama启动了其运营的四家配、供公司,以及输公司阿曼国家网公司的部分私有化计划。这些公司由Nama代表阿曼政府全资拥有。

2019-12-18

海盐借央企撬动核关联产业升级

近年来,海盐·中国核城充分利用核关联企业优势接轨央企,持续大“央企效应”,产业规模、产业水平均取得较大提升。

2019-04-16

山西由“黑”变“绿”能源革命:外送量突破900亿千瓦时

革开初期,中国第一个大型中外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诞生在这里。

2019-07-24

德国一用户侧池储能系统爆炸 储能安全何解?

2022年行将过半,近半年来,已发生多起因池储能技术、池储能系统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池安全防护与储能运维理已成为储能行业的重中之重。

2022-07-15

人民日报快评:用上绿,更要用好绿

曾看到这样一则通俗的比喻:新能源的弃风弃光,就像种菜,有些地方产量高,可本地吃不完,又没有足够的运运出去,最终只能白白丢掉。可惜,却实属无奈。

2022-10-19

国际氢能委员会最新报告解读:规模化是氢成本竞争的关键

大规模的氢气生产和分销体系将比之前预期的更早释氢在许多应用的竞争。规模化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当且仅当规模及产量跨越了某个零界点,氢应用在多数才会成为有成本竞争的替代选项。

2020-02-25

年中盘点,数据告诉你太阳能发有多火热

二氧化碳排强度持续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占全球的30%,新增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主要污染物排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善。

2019-07-18

多地加速布局,“氢风”来袭潜有多大?

近年来,我国氢燃料池膜极等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氢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日渐清晰。这股氢能源“旋风”,将给社会带来哪些变?发展潜有多大?

2021-12-08

贵州出台赤水河“史上最严”流保护条例

2021-07-02 10:23:32 新华网   作者: 李黔渝  据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月28日发布,新修订的《贵州省赤水河流保护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

2021-07-02

自治区导率队来柳调研指导经济稳增长和推进工业振兴工作勉励柳州勇于担当勇挑重担

费志荣要求,柳州要大抓产能,保持经济稳定向上态势,充分发挥自治区派驻柳州市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队的作用,全帮扶困难企业,构建良好全产业链。

韩系动池卷土重来 中国动池蓝海背后显危机

韩系动变得格外热闹起来。

2019-06-17

海上风“探路者”

从试验到示范,由潮间带到近海,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在国内率先进军海上风,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乘风破浪、逐梦深蓝,开启了海上风的探索之路,在滔滔南黄海唱响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大风歌”!

2021-07-23

中国动池行业的暗黑时刻

新闯入造车的恒大,入主动池企业卡耐,并计划将在南沙建成50GWh生产规模的动池超级工厂。

2020-01-03

吴炜在全市导干部会议上要求 推动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昨日下午,市委书记吴炜主持召开全市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柳调研指示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的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部署、全以赴做好上半年经济工作话会议精神

造车新势再添新玩家,新能源市场迎来“轻橙时代”

轻橙时代通过融合创新,打造独特产品,构建“智能驾驶+智慧移动”务平台,以及全价值链务生态体系。

2021-11-15

美国加州一公司批准地热发交易

据悉,蒙特雷湾社区公司(Monterey Bay Community Power)批准了这两份合同。

2020-04-17

宁夏银川望远区生活垃圾处置项目10月投入使用

望远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置项目是今年永宁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续建项目之一。日前,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预计今年10月可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一站式处理,日处理量达400吨。

2022-07-18

100亿动池浪潮来袭:池回收进入发展快车道

如果要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风险,更重要的是行业和政府必须加强监,将已发布的相关理规范及标准体系落实到位。根据《动池回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前构建的动池回收体系中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2019-09-24

杭锅集团:积极谋变,助碳达峰,迈向碳中和

2021-06-01 17:24:00 china5e继去年我国宣布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碳目标)、去年12月提出碳排强度、碳汇和新能源发展等几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总量指标后

2021-06-0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