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13日,记者从柳北区获悉,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2023 年广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认定名单,鹧鸪江钢铁深加工及物流产业园被认定为2023年自治区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我国新能源消纳成效及需要关注的问题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李琼慧 叶小宁(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我国新能源发展和消纳取得重大成就
但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接受专访时表示,“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将来电力系统中80%、90%都可能是可再生能源。”
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距离实现产业化更近一步。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电子学》介绍了他们在柔性透明电极与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得的突破性进展。
“要想迎头赶上,一方面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另一方面还要让基础研究为产业服务。”庞忠和说。地球“充电/热宝”地热能作为清洁非碳基可再生能源正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这款比人头发丝还纤薄的太阳能电池黏附于一块织物上,重量仅为传统太阳能电池板的百分之一,但每千克的发电量是其18倍,可集成在船帆、救灾帐篷和防水布、无人机的机翼及各种建筑物表面。
对此,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北汽新能源在今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力度过小?众所周知,企业想要发展,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北汽新能源在研发上投入过少,是否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8月18日,在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产业分会(以下简称“氢能分会”)主办、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成立大会暨“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展望研讨会上,来自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核心,就是运用“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技术,将和电力相关的“物”连接起来,包括用电客户、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工装备制造企业及其设备等,通过信息的广泛交互,大幅提高能源生产、消费的安全质量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由于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在大电网中的大量接入,结合微电网与电动车的普及应用,电化学储能技术将是协调这些应用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再生能源应用新技术需要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谭天伟以《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驱动绿色生物炼制》为主题发表的演讲中提出,生物炼制能够将生物转化为一系列产品和能源的可持续过程,产品包括食物
;江苏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建筑设计院暖通总工张建忠;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张晓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孔彦龙;华东交通大学副教授罗新梅;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供电保障向“智慧运营”升级今年,国网上海电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电力系统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
随着经济状况改善,对弹性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与储能系统的整合程度不断提高,美国2019年储能部署量达到了522MW/1113MWh历史新高。
目前,国家能源局已就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各方意见,正在修改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管理办法。
但是,稳定性、大面积制造、效率转化等诸多挑战越来越成为国内科研人员必须直面的问题。两年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游经碧课题组成功实现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的突破。
2020-09-02 13:23:41 福建投资集团8月25日,中闽能源黑龙江省富锦市1×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成功,标志着完成火电机组安装工程最主要的工艺进度节点,达成主要工程里程碑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