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生态环境部:“无废城 | 耗时 26 ms

2018年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减缓迹象

塔拉斯说:“这种持续的长期趋势显示,未来的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冲击,包括温度升高、更极端的气候、缺水、海平面升高以及海洋与陆地的破坏。”

2019-11-26

下半年光伏消纳形势稳步向好 山西北、内蒙古西、河北北压力较大

程晨璐指出,2019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4亿干瓦,占全电源装机容量的10.1%。其中,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11万千瓦,光伏发电开发形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格局。

2020-07-23

全国首规范电力发展全过程地方性法规出台

《条例》是全国首对电力发展全过程进行规范的地方性法规,将于今年5月1日施行。同时原《江苏省电力保护条例》止。

2020-01-17

青海湖流域监测实现全覆盖

记者从青海省厅获悉,自2010年来,青海省相关门依托青海湖流域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开展了青海湖流域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

2022-09-14

辽宁沈阳执法推出免罚清单

2020-09-24 10:05:05 金台资讯记者9月23日从沈阳市局了解到,为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营商,该局发布了《沈阳市执法免罚清单(暂行)》(以下简称《清单》)。

2020-09-24

市场“新宠” 潜力限——柳钢集团新能源汽车用钢单月订单破万吨

柳钢新能源汽车用钢日渐成为市场“新宠”,仅7月收到订单1.2万吨,比增加225%。

门印发《“十四五”大小兴安岭林区保护与经济转型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小兴安岭林区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21—2035年)》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大小兴安岭林区保护和经济转型的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林草局会同相关门编制了《“十四五”

2022-01-13

《河北省保护条例》7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36条规定,“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质量目标的地区,省人民政府主管门应当依法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文件。”

2020-04-08

欧盟委员会:2025年电动汽车电池可自给自足,需依赖进口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斯·塞夫科维奇(Maros Sefcovic)表示,2025年欧盟将可以产足够的电池,其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届时将不需要依赖进口电池。

2020-11-25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

完善市场和政策,实施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及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重点扶持一批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核心基础零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专精特优企业

2016-05-24

广西漓江流域治理成效显著

2019年以来,漓江流域治理成效显著,国家考核断面漓江阳朔断面稳定达到二类水质。今年1-9月全国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桂林市位居全国水质较好市第4名,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高。

2020-11-09

门: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发布

2020-10-27 08:37:46 办公厅中国政府网报道,、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

2020-10-28

日本这样治理污染

2019-06-10 09:27:26 经济日报   作者: 宋 群  如何减少污染,打造低碳宜居市,已成为当下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

2019-06-10

企业领衔 “掺硅补锂”将成今年新风向?

1月9日,蔚来汽车发布了150kWh固电池产品。据悉,该产品采用了“机预锂化硅碳负极技术”,另外结合超高镍正极,使得电池能量密度或可达到360Wh/kg。1月13日,智己汽车发布了首款新车。

2021-01-26

守护碧水蓝天 “新基建”大有可为

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治理的成果,先后出台《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用数据化决策思维再造治理,建立基于科技、创新模式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2020-07-13

第二轮第一批中央保护督察将于近期启动

长翟青6月2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二轮第一批中央保护督察进驻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于近期启动。

2019-07-04

实现三个“前所未有” 我国立法量质齐升

9月28日,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说,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

2022-10-12

医疗弃物如何处置?

紧急协调,调动全国资源,安装应急处理装置,目前全国有23台移动式处置设施驰援武汉、孝感、黄冈等地,还有10台移动式处置设备即将发送武汉。

2020-02-28

向地球深要资源 重中之重是利用地热

但是,地层深处遍布坚硬的岩石,还有高温高压的极端,让入地比登天、下海更难。2008年,我国启动“地球深探测专项”,拉开了中国“入地计划”的序幕。历时10余年,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2022-08-0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