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生态环境部将制定蓝天 | 耗时 56 ms

新固锂金属电池3分钟充满电 —寿命可达20年 或改变电动汽车行业格局

同时,“固”是指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而不是锂离子电池中的液体或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在实验室中,该团队的电池原型实现了充电速度快至3分钟的,并且在命周期内可循超过1万次。

2022-09-28

风机叶片回收成小熊软糖,你敢吃吗?

日前,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作的风机叶片可以完全回收,并用于作小熊软糖等甜品。

2022-09-09

为绿色赋能,中国石化半山道综合加能站示范运行

中国石化销售重庆石油分公司九龙坡区半山道综合加能站自9月各项功能先后投用以来,累计为庆铃氢燃料汽车加注氢气122公斤,为CNG车辆加注然气26万方,为416辆电动汽车充电7422度,该站的投营,为九龙坡区新能源供应注入新鲜能量

2021-10-22

脱碳的成本―高比例核能、可再能源的系统成本(上)

本研究表明,义正确的核能和可再能源比例以及正确的政策框架,同时高标准的电力供应安全规范和合理的电力消费者使用价格,会使得激进的气候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2019-07-25

郑俊康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扎实完成今年既改革任务

(试行)》;听取了《中共柳州市委员会 柳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柳州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关爱干各项举措落实、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工作推进以及《中共柳州市委员会

瑞士首个商业氢项目启动

瑞士第一个商用氢系统计划在高斯根水电站(Gösgen hydropower plant)建成。

2019-08-01

火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光伏风电接力增量需求

实现碳中和的坚决心深刻的影响中国的能源结构、工业产与消费方式。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在于使占85%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实现向清洁能源的转变。

2021-03-02

从上下游到一起游 从出海试水到扎根全球 ——聚焦“一二五”工程新质产力产业链大会释放的信心

昨日,“一二五”工程新质产力产业链大会在柳召开,政府、车企、产业链企业共同携手,全力发展新质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壮大。此次会议不仅意味着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又迈出重要一步,也释放了多重信心。

工信:推动不少于3000家企业建设5G工厂

工信近日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围绕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创新体系、融合应用、产业等方面提出11项重点行动,54项具体措施。

2023-06-25

新能源汽车加速洗牌 价策略受到补贴退坡挑战

2019-06-28 08:29:27 经济日报此次补贴退坡给新能源汽车的价策略带来了挑战,如果涨价,会造成终端市场价格震荡;如果不涨,车企和经销商就需要自行消化6月26日是新能源汽车取消地方政府补贴的第一

2019-06-28

北京发布可再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到2025年,新建重点区域可再能源利用比重原则上不低于20%,实现新建产业设施可再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新建公共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昨,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可再能源替代行动方案

2023-08-22

450亿增结果揭晓!22名认购对象集体落地,阵容超豪华!

宁德时代本次增主承销商中信建投表示,这是注册以来最大再融资项目、创业板市场最大再融资项目、全市场询价方式并以现金全额认购的最大再融资项目。

2022-07-14

河南洛阳推出一批先进造业改造项目

据了解,今年以来,洛阳已推出造业“三大改造”项目450个以上,年度投资350亿元以上。  近日,位于洛阳市伊滨区的中州时代新能源产基地项目现场一片繁忙。

2022-12-19

《人民日报》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市长吴炜加快打造先进造业体系

日报消息 据2020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35100%“绿电”供应 青海再创世界纪录

“绿电”,是指以零二氧化碳排放产过程得到的电力。依托青海特殊的资源、战略、区位优势,6月25日至7月29日期间,青海全域连续35开展“绿电5周”系列活动。

2022-08-10

欧洲推进汽车电动化 谁无利可图?

大胆的车企在努力过后会变得更优秀,宝马在慕尼黑投资近2亿欧元的电芯技术中心已开始运营,到2022年底,会实现超过120亿欧元的成本优化,并把这笔资金全投入到新能源产品研发中去。

2019-11-19

免费为企业提供保、安全、法律、知识产权、政策等咨询

 产品内容:免费为企业解答保、安全、法律、知识产权、政策咨询方面的问题。

2020-02-21

高质量发展看广东|“机器人产机器人” 自动化推动中国“智”造

以前一条标准产线每只能产20台左右的机器人,如今每至少可以产40台机器人。”据悉,这是广东首条“机器人产机器人”产线,也是国内第一条产重载机器人的全自动化产线。  

2023-02-22

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改革 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柳州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改革 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柳州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柳政办〔2021〕12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新区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