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王志轩:实现碳中和要 | 耗时 51 ms

核能是达峰目标的重途径

从核能的基本原理、核能的作用、核能的特点、核能的安全性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论证核能是达峰目标的重途径。

2021-08-17

高科又一锂电池材料项目开工!

数据显示,作为动力电池主原材料的电池级酸锂价格再创新高,从月初的20万元/吨上涨到目前超过27万元/吨,最高报价已经接近30万元/吨,月内涨幅超30%,同比涨幅更是超过400%。

2022-01-04

高科又一锂电池材料项目开工!

数据显示,作为动力电池主原材料的电池级酸锂价格再创新高,从月初的20万元/吨上涨到目前超过27万元/吨,最高报价已经接近30万元/吨,月内涨幅超30%,同比涨幅更是超过400%。

2021-12-31

“宁”的一记闷棍

就在这个当口,产业链最重的一环——动力电池行业又出了一个重大的新闻。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目前世界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日前被曝出将计划推出一项锂矿返利计划。

2023-02-27

高科:半固态电池今年将装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日,国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研发的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今年将装车。

2022-06-14

科普:为什么?意义在哪?

2020年9月,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的目标。

2021-01-20

桐城国年产40GWh项目 一期10GWh正式投产

下一步希望桐城市委、市政府把国动力电池项目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力、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机遇,为项目顺利建设、投产运营、全面达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

2022-08-17

宁德时代、国高科等龙头企业齐聚“亚洲锂都”

导读:宜春境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锂云母矿山“宜春钽铌矿”(414矿),是我国正在开采利用的主锂资源。在激烈的新能源行业竞争,对于锂资源的争夺显得尤为突出。

2021-08-06

加快推动柳州化工产业绿色低高质量发展

化工产业作为柳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全市经济体系占据重地位。柳州市目前拥有鹿寨县经开区化工园区柳城县六塘化工园区两个自治区认定的D级化工园区。

高科与领途汽车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会长、领途汽车董事长张立平、领途汽车COO顾镭、领途汽车产品策划心总经理周军,国高科董事长李缜、国高科总裁强、国高科副总裁安栋梁、国高科副总裁永海等十八人见证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19-05-21

柳州“新春第一会”,释放这些重信号!

,是柳州战略目标的迫切需,是柳州三年奋斗目标的迫切需,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迫切需,是延续深化市委系列工作部署的迫切需,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优环境、强招商、抓项目、促发展的热潮,加快汇聚破局求变

国大唐发布达峰行动纲

同日,国大唐正式对外发布 《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达峰行动纲》,让达峰、”目标在国大唐不再是蓝图规划,而是有了在在的具体方法行动路径。

2021-07-14

高科:三元半固态电池预计今年量产

9月14日,国高科(002074)(002074.SZ)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磷酸铁锂已拥有210Wh/kg能量密度电芯量产能力,三元电池已302Wh/kg能量密度电芯量产装车,三元半固态电池预计今年量产

2022-09-21

4年盈利380亿!千亿锂能否如愿?

一季度净利翻倍的赣锋锂业,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以4年380亿净利作为考核指标。然而,在酸锂价格连续数周回落之际,千亿锂能如愿吗?

2022-06-14

柳钢集团发布达峰发展专项规划 在2050年全面绿色低循环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朱柳融、见习记者沈冉)3 月31日,柳钢集团召开达峰发展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发布《柳钢集团达峰发展专项规划》并承诺:在2050年全面绿色低循环发展,能源利用效率排放强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高科200GWh电池订单或来自美国这家车企

上,今年以来,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都被传出未来将与特斯拉合作,且有外媒消息称比亚迪也将为特斯拉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然而,在特斯拉的供应商并未出过国高科的名字。

2021-12-28

宁德时代比亚迪拼刺刀,国高科加速「外卷」

高科国际业务板块副总裁陈瑞林告诉36,国在美国的工厂在已经到了快落地的阶段。为了满足2025-2027年电动汽车在欧美的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国正在美国紧锣密鼓开展相关工作。

2023-05-22

关于污水处理绿色低标杆厂名单的公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污水处理绿色低标杆厂遴选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4〕531号)求,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审核推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

达峰、避免突击冒进一刀切

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仍在深度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人均GDP刚刚达到1万美元,2035年达到2万美元,这都意味着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推动“双”目标,避免突击冒进“一刀切

2021-06-1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