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煤炭能源 | 耗时 17 ms

​从华润电力看中国的变化:可再生猛增 耗骤降

2019-06-24 09:21:40 互联网在科技进步和环境需求驱动下,世界正加速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清洁转型的引领者。

2019-06-24

2019年9月美国燃发电量同比降11.2%

2019-11-28 16:57:51 中国网11月26日,美国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美国燃发电总量为859亿千瓦时,较8月份下降8.8%,较上年同期下降11.2%

2019-11-28

四川到2025年可再生发电装机将达85%

文件指出,四川省将优化供给结构。加快推进国家清洁示范省建设。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加快发展风电、太阳发电,推动水电与风电、太阳发电协同互补。

2021-11-17

国电电力:破解新形势下的燃之急

燃料就是悬在每一名火电企业管理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把控好电关系,做到“买好、管好、用好”,才有效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2019-12-12

清华大学山西清洁研究院建成投入使用

2019-09-09 08:20:38 中国科学报   作者: 程春生 邰丰  清华大学山西清洁研究院日前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2019-09-09

“秸秆造粒化”助力乡村变革

这一切,于实施“以秸秆化为核心”的技术方案,于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于柳河县与吉林益丰宝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

2019-12-09

韩国出台《第三次基本计划》加快可再生发展

2019-06-11 09:40:52 科技部据《韩联社》新闻报道,韩国产业通商资部于4月19日公布《第三次基本计划》草案,提出力争到2040年将可再生占比提高到30-35%,大幅降低发电比重

2019-06-11

亏损面缩小仍在50%左右,电企业困局如何破解

全国电机组平均利用率已下降到50%左右,大量机组处于停备状态。富集区也多是新大省,电疲软的情况更为突出。

2019-08-26

低碳发展 要做好碳排放的加减乘除

2020-12-10 09:00:09 科技日报   作者: 瞿剑  国网研究院院长张运洲在2020年转型发展论坛上表示,低碳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在于做好碳排放的加减乘除

2020-12-11

案例:8800多户民宅改空气热泵集中供暖,年节约标准约3.27万吨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报道显示,2015年我国消费总量折合标准数量已达到43亿吨,较2000年增长近2倍。

2020-09-15

国内最大一体化可再生制氢储项目在宁夏开建

该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体化可再生制氢储项目,涉及太阳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运、加氢站、氢交通示范应用、与现代化工耦合制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可填补我区氢产业空白。

2020-04-22

全球新兴市场清洁投资急剧下降

但是,2018年增加的全部发电厂所生产的大部分电力将来自化石并排放二氧化碳。这是由于风和太阳项目仅在自然资可用时才产生,而石油,和天然气厂有可昼夜不停地生产。

2019-11-26

西东运唐呼线改造 缓解京津冀重卡污染

2019-03-22 10:37:53 中国网近日,为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输量,连接曹妃甸港和呼和浩特的唐呼线张集段正在进行万吨供电扩改造工程。

2019-03-22

韩国2030年可再生发电目标难以实现

2019-04-01 16:54:00 国际小数据韩国是亚洲第四大经济体,依靠和核电生产该国约70%的电力。

2019-04-01

未来十年还需大力发展可再生

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一种载体。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首先的消费量要达峰。

2020-12-09

首部《法》 氢人应该了解的八点内容

按照附则中术语的法律解释,氢尚不属于非化石,但蓝氢和绿氢属于清洁,制氢活动属于加工转换活动,而以氢为为原料的生产活动只算作上游、油气)的开发利用活动。

2020-04-15

李克强:保障安全 发展可再生

2020-05-22 10:46:10 北极星太阳光伏网保障安全。推动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储备力。

2020-05-22

国家集团风电装机达5000万千瓦

记者从国家集团日前召开的2021年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集团大力推进清洁规模化,积极推进风光等新开发。

2022-01-25

秸秆“变身”生物 空壳村走上逆袭路

从2017年起,平昌县引入科技企业发展秸秆化利用综合开发项目,并在乡村试点建设化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让昔日的空壳村实现了从依靠“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型。

2019-04-24

地质总局碳中和研究院挂牌成立

2021-07-12 13:08:17 科技日报   作者: 陈瑜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顺应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地质总局碳中和研究院于

2021-07-1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