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热闹的工地,组成了一幅“龙城春忙图”。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市要实施项目落地突破攻坚行动,全年新开工项目60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100个以上。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据国家地热能中心第四届指导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透露,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3.9亿平方米,居世界第一。这相当于我国人均使用地热面积约1平方米。
惠热1井成功探获127℃的自喷水热资源,是迄今为止中国东部水温最高,压力和流量最大的高产能自喷地热井。地热井出水稳定温度118℃,流量137m3/h,对指导东南沿海中高温地热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座由中国企业承建的950MW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于迪拜时间9月19日首台槽式集热器组装成功。该项目建成后,每年不仅为迪拜320,000多家住户提供清洁电力,还将减少160万吨的碳排放量。
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摄21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秘书长杜凤丽在《2019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
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博览会上,最新成果纷纷亮相,成为观察机器人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如何?还要在哪些方面发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2020-10-09 11:04:07 中国电力网 近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经过一年多资质评审和现场考察后,最终在100多家供应商中选择中麦安全鞋作为其集团供应商。
2020-02-05 14:07:02 电网头条2020年2月4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220千伏滁县变电站,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对站内的供电设备进行巡检作业。
地热作为可再生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未来在发电领域的贡献不可低估。之前同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相比,受资源可获得性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地热发电总体较为滞后,这是个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
2020-02-21 09:48:57 中国日报网电化学电容器具有可快速充电、功率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可用作大功率电源,在混合电动汽车、备用电源、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供热面积8500万平方米,每年能可观地减少标煤、水电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能有效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保效益。
2019-07-22 08:57:39 国际船舶网7月19日,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再添“大国重器”——中国首个13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铁建风电01”在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成功下水,该船融合了当前世界最新科技
未来的机器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它与人类的关系又会演变成怎样—— 【创新在一线】机器与人:从“宛如手足”到“宛如同类” 阅读提示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出了更多智能精准、安全高效的机器人。
让地热温泉资源尽快发挥经济效益2019年10月,在广西建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初步勘察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林县塘红乡罗圩构造地下热水地质分析,认为罗圩地热资源具有六大特点:一是罗圩构造存在中等规模的中低温地热田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