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激光器 | 耗时 17 ms

电动汽车销量增将使澳大利亚2030年电池储能容量增加20倍

2019-11-08 10:01:53 中国储能网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厂商AGL公司预计,在未来10年内,由于电动汽车销售和使用量增,澳大利亚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容量将增加20倍。

2019-11-08

疫情拖累下伏中考亮成色

“如果一句话来概括今年上半年的话,形势很不好,但是伏行业表现还不错。”7月22日,在“伏行业 2020 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 ”上,中国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表示。

2020-07-23

储充” 一体化充电站火热背后

近两年来,各地关于“储充”投运的报道都采用了“某省首座”“某市首座”的吸睛标题,密集式的投放给人一种“储充”发展似乎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的印象。“储充”到底是什么?又为何集中投放?

2019-12-24

中国伏企业在缅甸太阳能项目竞标中独领风骚

电源、国家电投、隆基“抢滩”,土地将成最大隐忧。9月9日,缅甸106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开标。

2020-10-12

资本打响伏第三次战役

中国的伏产业,正再次迎来一场狂欢。

2021-10-19

钙钛矿,会是伏革命的终极答案吗?

“降本增效”是伏产业化的核心要义,也是伏企业追逐的终极命题。自伏技术诞生起,这个行业就围绕着“效率与成本”不断掀起新的技术变革。

2022-04-12

悲壮的伏电池片,裹挟前行,不可承受的行业之重

01 上下游挤压2021年,伏行业的关键词是“涨价”,潜台词是“内卷”。始作俑者是硅料的供不应求,以及发端于硅料价格上涨的产业链内耗,这个已经是今年伏行业的日常新闻,不再累述。

2021-08-10

刻技术能否打开OLED全尺寸之门

2023年以来,多家半导体显示企业宣布将使用半导体刻工艺而非FMM的OLED技术。有望攻克传统OLED软肋的“刻”路线,究竟能否为OLED显示开辟出一条极具未来前景的新航道?  

2023-07-19

颗粒硅工艺迭代 推进伏发电迈向零碳时代

伏新材料创造二氧化碳当量最低纪录“煤炭是宁夏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十四五’期间要创建减碳零碳体系,首先离不开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新材料的发展。”

2022-01-25

伏产业高增长潜力背后,隆基绿能在“碳中和”征途中再掀巨浪

5月23日的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开幕式现场,与会嘉宾对伏行业前景看好。

2023-06-12

2020开年伏行业哪些人已离场?哪些人打出“王炸”牌?

隆基股份表示,标的公司生产基地位于越南,目前拥有伏电池年产能超3GW,伏组件年产能超7GW,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2020-03-02

张家口绿色能源产业日渐“风

让风电成为低成本经济电由于张家口尚属于欠发达地区,再加上电力成本比较高,到了供暖季,供暖还是以低成本燃煤供暖为主,大气污染严重。

2019-11-21

伏两大阵营之战硝烟再起,八大巨头联合倡议共推“210”

2020-11-30 10:18:49 能荐中国伏产业两大尺寸阵营——“182”阵营和“210”阵营之间的纷争愈演愈烈。

2020-11-30

伏玻璃新政或“松绑” 产能过剩隐忧仍存?

今年下半年以来,伏玻璃供不应求、价格暴涨,致使伏组件企业叫苦不迭。

2020-12-18

多能互补 青海突破“弃风弃”利用瓶颈

眼前这个全球最大的水互补电站,已累计完成投资450亿元,建成集中并网伏发电装机容量449.5万千瓦。

2019-12-23

2030年伏7GW!《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实施一批“伏+”工程。到2025年,伏装机容量力争达到400万千瓦;到2030年,力争达到700万千瓦。

2022-08-02

不同以往 2020年的伏企业竞争策略

2020年以前,伏企业为什么会有相同的竞争策略?因为时代和产业背景。2020年以前的伏产业,是需要补贴的产业,如何获取、什么成本获取补贴资源,就成为伏企业成功的唯一手段。

2020-01-06

平价时代到来 伏行业2022年有哪些重要展望?

天风证券研究显示,伏行业平价时代到来。其中,2021年,多数省份伏指导价已达到煤电水平;国内近80%地区已实现平价经济性。迈入2022年,伏行业又将有哪些年度展望?

2022-01-10

柳州今年前十月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 就业工作连续三年位居全区督查励表扬名单首位

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低于自治区目标控制线1.1个百分点,就业工作连续三年位居全区督查励表扬名单首位。

2021-11-08

明阳智能战略投资海基新能源 加速风储氢一体化布局

据介绍,在全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亟待解决风、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保障持续稳定的电力输出,以及峰谷时段发电量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等问题。

2022-02-2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