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湖南华菱湘钢烧结烟气 | 耗时 19 ms

柳州车企海外业务双喜临门柳州五印度公司揭牌,上汽通用五印度版宝骏下线

4月29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巴罗达市,广西汽车集团设立的柳州五汽车印度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上汽通用五股份有限公司印度版宝骏530(MG Hector)量产下线。

供应材超15万吨

8月22日,记者从柳集团销售中心获悉,截至目前,其已为平陆运河项目供应超过15万吨材,助力世纪工程筑起“筋铁骨”。

大冶特风电轴承获中国“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

2021-04-30 14:31:00 中国能源网日前,中国铁工业协会发布2020年度中国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大冶特殊有限公司大功率风电关键部件用高端轴承获此殊荣。

2021-07-15

携手共建“数字厂” 柳集团与为广西公司就智能化合作事宜进行座谈交流

日报消息(通讯员谢骁意)11月16日,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会见了到访的为广西公司总经理刘涛一行。双方就智能化合作事宜进行座谈交流。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柳集团11家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责任书

,以实际行动推动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无组织排放控制、清洁运输等工作。

快马加鞭 柳集团获评“2022智慧城建设优秀企业”

日报消息(通讯员文有东)4月27日,《中国冶金报》正式发布“2022走进智慧城”活动评选果。

精细管理 深挖潜能 降本增效柳集团一季度实现利润超21亿元迎来“开门红”

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甘贵平说,高质量“开门红”的背后,是柳集团多基地协同、一体化运营的模式日趋成熟。

集团:挺起稳增长“脊梁”

柳州本部:疫情之下的生产“良方”这几天,柳州春雨绵绵,温已达25摄氏度左右,让人感受了春的暖意。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积极方向发展,下游企业渐次复产复工,柳集团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计划明年底投产 河将建年产60万吨氢能炼工厂

2020-11-26 10:24:59 特诺恩TENOVA11月23日,特诺恩与河集团签约。双方将建设高科技的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其中包括一座年产60万吨的ENERGIRON直接还原厂。

2020-11-26

德国第一家氢工厂投产

2020-08-25 13:23:21 中国新能源网德国第一家通过高炉生产氢基的工厂在Dillingen投产。

2020-08-26

缤果在印尼上市 五印尼公司与印尼三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加深合作

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生态优化,五印尼公司还与印尼国家电网PLN、印尼国有最大电信运营商Telkomsel、印尼最大国有银行Mandiri三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车联网

”上零碳,东方日升高强度合金边框组件全球首发

11月17日,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日升”)以“双碳下的实力”为主题,举办的高强度合金边框组件发布会圆满落幕。

2021-11-19

“智慧大脑”让材加速“跑”——探访节后日渐繁忙的柳物流园

2月6日,柳物流园的车流多了起来,提货区外排起了长龙,各地的车牌号都有。16时30分,53岁的梁卫军开着10余米长货车来到柳物流园,经过门岗登记、查看后,他直奔提货区。

逐梦“蓝色沃土” 建设“海上城”——柳集团“十三五”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沿海布局篇

“十三五”期,柳集团紧抓我国铁工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及广西冶金产业“二次创业”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沿海项目建设,奋力打造发展新基业,擘画了以柳州本部生产基地为中心,防城港铁基地和玉林中金不锈基地的铁新版图

这是柳品牌的价值

近年来,柳集团立足柳州本部,全力实施沿海战略,加快发展向海经济,着力打造防城港千万吨级铁新基地和建设我国方重要的中金不锈生产基地。

延续销冠神话,2023款智PLUS CNG上市即获大订单

6月12日,主题为“新智相助,跑赢创富路”的2023款智PLUS CNG上市发布会暨喀什低碳客运生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新疆喀什完美落幕。

2023-10-13

铁行业“金九银十”恐成色不足 制造业回暖有望进一步支撑“需”

铁企业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直言,一方面,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焦炭又有涨价要求,原材料推高了铁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整体需求不旺,材价格不涨反跌,铁企业两头受挤压,不少企业微利甚至亏损运行

2023-10-18

线材再添新成员直径11毫米SWRH82B绞线试制成功

日报消息(通讯员孙晓鹏、潘斌)日前,柳集团第一轧厂成功试制出直径11毫米SWRH82B绞线。经检验,该产品组织中索氏体化≥90%,各项性能均达预期效果。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柳集团:做世界强企 铸百年品牌

始建于1958年的柳集团,经过60多年的积淀,已发展成为我国、西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最大的铁联合企业,跻身2019全球企50强第二十九位、中国企业500强第二百二十位、2020年“中国制造企业效益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