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液流电池 | 耗时 34 ms

比亚迪募资10亿元投建动力项目

11 10:54:02 北极星储能网7月9日,比亚迪发布了2019年第一期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债券上市公告书,将发行总额为10亿元的绿色债券,主要拟投往比亚迪新建的若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材料

2019-07-11

中石化首个兆瓦级“绿制绿氢”示范项目中交

解水制氢是目前最主要的制取绿氢的方法,与目前主的碱性解制氢技术相比,质子膜解水制氢工艺的“适应能力”更强,对的波动与否没有过多要求,制氢系统可以随时关停,这也便于就地消纳风力发、光伏发等波动性较强的可再生

2022-11-24

华南最大氢燃料供氢中心投产

近日,从广东茂名石化氢燃料供氢中心装车运送的360公斤高纯氢,抵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中国石化佛西加氢站。这是茂名石化氢燃料供氢装置开车成功后首批供应的高纯氢。

2022-12-13

多家企业加大投资,固态又“火”了

固态,被称为未来锂的发展方向。据中银国际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00亿元以上。近日,又有多家车企、厂商宣布加大对固态领域的投资,这一技术再一次“火”了!

2021-11-01

长三角建氢走廊缓解燃料车里程焦虑

上海下一步还将发布氢能燃料汽车创新发展白皮书。“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有6座加氢站正在运营,17座加氢站在建或规划,636辆燃料车和24辆燃料公交车正在上海、如皋、张家港等地运营。”

2019-05-29

聚焦氢燃料车:突破“中国心” 驶入“快车道”

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锂车和氢燃料车两大类。前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在实践中,巡航里程短、充时间长、载重量小、环境适应性差等难题仍未被很好解决。

2020-05-19

海外巨头杀向磷酸铁锂领域

国外市场,包括LG新能源、SKI、三星SDI和松下,过去主要以三元、四元为主要侧重技术路线和方向。

2021-10-12

良品率超90% 4680大圆柱加速量产

日前,一份某芯企业专家交的纪要显示,截止到2021年11月,松下和LG新能源的4680芯的良品率在80-90%左右,另有两家企业的良品率也达到80%左右;根据提升规划,今年6月份之前,预计前期重金研发

2022-02-16

新能源汽车起火 大部分原因指向动力

保障动力安全性是件麻烦的事,有很多影响因素,在充过程中会将许多隐患放大,导致事故。”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实验室主任王子冬说。

2019-04-26

“包工头”进军磷酸铁锂

从应用终端看,主车企均转向磷酸铁锂。今年一季度, 磷酸铁锂持续占有优势,在国内的产量和装机量方面占比均超过50%以上。

2023-05-05

2019年至2022年动力需求复合增长率达到26.7%

2020-01-13 10:50:43 上海有色金属网数据库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锂的总需求量为66.41GWh,同比增长12.4%,其中三元锂需求量为42.3GWh,同比增长

2020-01-13

燃料双极板市场规模与格局调查

2021-03-02 09:36:32 高工氢   作者: 游保平  燃料双极板(Bipolar Plate,BP)又叫场板,是堆中的“骨架”,与膜极层叠装配成

2021-03-02

将应用于下一代钠离子

宁德时代的入局、国家部门的激励政策使得钠离子成为过去一年行业的大热点,引起市场和资本广泛的关注。近日,据悉,宁德时代已布局无负极金属技术,并申请专利。

2022-01-14

光伏大转折:N型的野望

P型主要有BSF和PERC两种,2015年之前,BSF占了总市场的90%,是绝对的主

2021-12-13

氢能汽车示范城市群申报程堪比IPO,逾20位选手如何突围?

在此情况下,各地区将如何看待、发展氢能与燃料产业,政策又将如何影响产业发展?氢云链对此疑问再次进行解读。1、程堪比IPO!业界应理性看待阶段性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

2020-12-18

全球首套新型钠离子亮相综改区!

1MWh钠离子储能系统由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中科海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长9米、宽3米、高2.45米,可储存1000度,同时为十几辆动汽车充

2021-07-26

天津港保税区首开国内燃料叉车示范先河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日前发布《关于扶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聚焦燃料叉车推广应用,成为国内首个给予燃料叉车补贴并建设示范项目的地区。

2020-08-28

又一家锂企业完成2亿元A轮融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新能源公司天科新能源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资方包括同创伟业、中信建投资本、莞民投、德道厚生资本、天禄科技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投入及动资金补充。

2022-10-18

隆基创造p型晶硅效率纪录

近日,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最新认证报告,隆基采用自主研发的掺镓p型硅片制备的硅异质结(p-HJT)获得效率新突破:在掺镓p型全尺寸(M6,274.3cm²)单晶硅片上,隆基将硅异质结转换效率推高至

2022-09-28

三元有机太阳能:效率17.22%

2020-03-18 09:57:51 中国科学杂志社近年来,三元策略在提高有机太阳能性能方面已展露出很大的潜力,成为有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

2020-03-1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