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液流电池 | 耗时 26 ms

钙钛矿大规模量产进程提速

多家企业最近表示,正在规划建设钙钛矿生产线,即将实现量产。这种被称为第三代光伏,它的优缺点有哪些,前景如何?光伏技术路线较多,目前主的有三种,分别是晶硅、薄膜,和钙钛矿

2023-02-01

特斯拉将12V铅酸替换为锂,宁德时代又一神操作

所以,特斯拉为何要将已有百年历史的12V铅酸替换成锂?这块被大家众目所望的明星锂到底是哪家的?还有,锂取代铅酸会成一个趋势吗?

2021-07-15

山东将发布全国首个省级氢能规划 济南将建35座加氢站超过3000辆燃料车!

山东是氢能大省,在氢气制造、储存、运输、加注、燃料及一系列应用等全产业链都有全部的氢能业务,有像潍柴动力、山东能源、兖矿、国惠等众多氢能的核心企业,有全产业链氢能业务。

2019-09-24

4680有望量产,2022年会刮起大圆柱风潮吗?

具体而言,相比传统圆柱,4680的性能明显提升:一是空间利用率提高,圆柱体积的增大可以减少单体数目;二是生产成本降低,单体能量密度增加,意味着芯数量的减少;三是快充性能改善,15分钟内可将

2021-11-15

调查显示动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主

全球知名投资管理公司富达国际12日在上海发布一项调查结果称,动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预计会大幅提升,未来动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主

2023-02-17

动力回收,难啃的千亿风口

这些都是动力的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也均与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车用动力需求大增相关。中国锂、镍、钴资源短缺,依赖进口,加之疫情影响物运输,厂商需要更多的供货渠道、更确定的拿货价格。

2022-07-12

市场“寒”下的锂资本“热潮” 2020年1-7月锂上市公司及成功IPO企业募资方案

随后,围绕于锂应用细分市场,材料、设备等领域的产能扩张、并购融资预案接连启动。奔赴A股、科创板IPO的锂企业节奏也在加快。

2020-07-20

LG化学动力业务的前世今生

因为一场决定业务去留的讨论争议很大。LG化学面临的问题是,如果留下业务,可能要面临10年的连续投资而不见回报。锂离子项目反对者认为,“要承受大规模赤字,强行推动事业吗?”

2021-01-21

第三代太阳能效率显著提升

在室外条件下,双面串联太阳能实现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阳能板的效率。这也是首次通过实验清晰证明了双面串联装置效能优越的证据。

2021-02-19

宁德时代麒麟量产!

此外,另有消息称,小米已经敲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为主供,首款汽车高配车型计划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2023-03-29

动力为什么会有安全问题?

新能源汽车动力可选择的方向很多,一百多年前第一辆汽车就是动的,但当时技术不成熟,没有实现产业化,那时候是铅酸。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使用最多的是锂

2020-09-30

特斯拉的无钴仅仅是噱头吗?

自此以后,特斯拉将推出无钴的概念诞生了。三元去钴,可行吗?

2020-06-23

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 车企成本再度受压陷入“两难”

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也带动了锂为代表的中上游产业,据中国汽车动力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9月,我国动力装车量15.7GWh,同比上升138.6%,环比上升25.0%。

2021-11-01

国家网推进大功率充技术:充5分钟可行驶400公里

新一代ChaoJi充技术是一套完整的动汽车直系统解决方案,针对国际上现有充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充安全、充功率、结构设计、向前兼容性及未来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

2020-06-24

昇科能源AI助力多项技术突破,实现冬季充速率4倍提升

昇科AI算法实时监测充过程,确保在大倍率下不发生安全问题。其二,外部冷却技术,让的温度全程保持在35℃以下,远低于45℃的安全警戒线。

2022-02-14

动力回收江湖:此地无人生还

2020年疫情爆发,海外钴矿产能严重下滑,且国际物受限,中国钴价更是水涨船高。在原材料上涨趋势下,动力中镍、钴、锰的再生价值得以凸显。

2021-07-12

2020氢燃料汽车销量TOP10城市

其中,氢燃料客车销量为1351辆,同比增长15%;氢燃料专用车销量为146辆,同比下降93%。

2021-01-22

上海示范应用燃料汽车首发

近日,国家燃料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市第一批车辆集中发车仪式举行。

2022-08-18

晶科能源N型TOPCon 优势明显

N型硅片的少数载子寿命比P型硅片高至少一个数量级,将会极大提升的开路压和短路,带来更高转化效率; 晶科能源2023年1季度量产效率达到25.4%, 4季度将达到25.8%。

2023-06-28

化学储能技术成本降低30%以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开展钠离子、新型锂离子、铅炭、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态金属、固态锂离子、金属空气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2022-02-2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