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液氢 | 耗时 13 ms

去福岛 看日本怎样构建能社会

除生产能源轿车外,丰田也在生产能源公交车、能源运输车。目前,带着“H2”标志的数十辆能源公交车已在东京街头运行。能源汽车研发的关键零部件是FC电池堆和高压储罐。

2019-11-25

白酒巨头五粮也来做新能源,注册资本达十亿

“五粮春光灿烂,香醉人间三千年”,这句自带旋律的广告语,让人们一提到五粮就想到香醇的白酒,然而从五粮最新一则消息看来,新能源仿佛比酒还要“香”。

2023-04-25

利用汗的柔性生物燃料电池问世

图片来自网络美欧国际研究团队最近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可贴在皮肤上的新型柔性可伸展器件,其能通过改变汗中的化合物产生电能,可持续点亮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堪称一种生物燃料电池。

2019-09-27

中国能产业发展应坚持“扬长补短”战略

美国的能发展战略美国在1970年提出“经济”概念,1973年石油危机时期,成立国际能源组织。2002年发布《国家能发展路线图》,“经济”理念由设想阶段转入行动阶段。

2020-09-21

能卷土重来:新能源没有新故事

能的两种未来,都落在了北京西北五环外的海淀区永丰产业园里,相隔不到两公里。东边是亿华通加站,每天 24 小时营业,最忙的时候,来加的车能排到两个红绿灯路口外。未来到这里加的车还会更多。

2022-11-18

美科学家开发新分子可利用可见光谱收集能量催化为

被许多国家视为一种清洁燃烧的燃料,可以在低排放的未来为我们的车辆提供动力。产生的一种方法是将其从水中分解出来。

2020-02-25

海内外多重因素共振 能源汽车有望站上风口

海外燃料电动车普涨的同时,国内能源车正加速产业化进程。近日,中关村能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1-07-09

电动车独秀局面将被打破:百座加站蕴藏千亿投资

中国目前加站等设施仍然较少,明显落后日本、德国,在巨大市场潜力爆发前,需要加快加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张星)导读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国内按危化品而非能源的标准来管理,因此加站规划难。

2019-03-20

能是实现碳中和的终极方案

3)能冶金存在一定可行性。   能发展的3个阶段2021E-2030E:应用初期,平价起点。

2020-12-08

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加三分钟 续航700公里

上世纪70年代起,能的独特优势被国际社会瞩目。一些国家积极开发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近年来,我国也大力支持能产业的发展。将能应用于汽车行业,打造燃料电池汽车,是各方深思熟虑的结果。

2020-08-17

能企业数量连续12年稳步增长!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发布《能产业研究报告》

炎炎夏日,“”流涌动。近日,上海正式印发《上海市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 年)》,提出三年内实现能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的目标。上海是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2-08-11

大连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获银团贷款

2019-07-17 08:19:00 辽宁日报   作者: 吕丽  7月12日,大连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一期)举行银团贷款合同签约仪式,项目建设由此进入加速期

2019-07-17

我国牵头制定的首项流电池国际标准正式颁布

2020-02-25 10:01:24 中国日报网记者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由大连化物所和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牵头制定的首项流电池国际标准“固定式流电池2-1:性能通用条件及测试方法

2020-02-26

科学家研发太阳能流电池:转换效率达20%

7月14日,据外媒报道,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已经研发出一种耐用的太阳能流电池,其造价更便宜,并且转换效率也更高。

2020-07-20

“超级晶”发力 巴可优利视引领高端市场走向变革

面对从画质、色差、成本、运维而来的多维度挑战,晶技术也迫切“渴望”着一次变革,而“超级晶”由此而来。

2019-12-17

长三角能产业发展路径

绿能利用的理想形态,但现在距离真正绿的实现仍有较远距离,目前的主流制手段是化石燃料制,得到的是“灰”。从长远看,灰不可取,未来的能制取将以蓝为过渡措施,同时,积极向绿发展。

2021-07-09

绿:纯正的零碳新能源

绿,也因此走入了大众视野。绿是发展能的初衷什么是绿?

2022-03-02

光伏制将迎来怎样的新局面?

此外,有专家测算,光伏发电制在资源一类区域已具备经济可行性,较天然气制、甲醇制成本较低,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制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2020-01-17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燃料电池产业化还需十年

发展燃料电池与发展燃料汽车并不能划等号,燃料电池涉及很大范围。

2019-03-21

能产业链成本十年内或将减半

水电解制投资占比最大报告指出,能成本降低的三大核心要素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降低促使水电解制成本降低、物流和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化促使能供应价格降低、能应用产业集群规模扩大促使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低

2020-03-24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