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液态 | 耗时 22 ms

电池装车上市!

中工汽车网消息,2月7日,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在固动力领域获新突破,搭载赣锋锂电三元固混合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2023年上市。

2023-02-20

储氢材料要走出“象牙塔”

储氢密度高又安全氢具有最高的重量比能量,但其体积能量密度很低。因此,要想将氢能推向实用,就需要大幅提高氢能的体积能量密度。蒋利军介绍,目前一般采用高压压缩、化或固化的方式,提高体积储氢密度。

2020-04-08

为何马斯克“失声”固电池?

这些缺点使得人们对固电池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帮助解决许多环境和安全问题。固电池采用薄薄一层固体电解质,取代目前锂离子电池中易燃的体溶,可以更密集地储存能量。

2021-07-12

赣锋锂业固电池已量产

相比电池,固电池不仅续航更好,同时也解决了安全性问题,不起火不爆炸,因此也成为各大电池企业的研发重点,赣锋锂业日前表该公司的第一代固电池已经开始量产。

2023-06-28

环境部发布《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1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2020-12-24 09:44:56 生环境部生环境部自组建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精神,强化统一监测评估职责,持续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2020-12-24

我学者攻克固锂电池电极-电解质瓶颈

nbsp;科技日报   作者: 吴长锋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马骋教授课题组和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合作,制备了倍率性能可与传统浆料涂覆正极相比的复合正极,为克服固电池中电极

2019-08-30

10家固电池企业产业化追踪

整个行业都清楚一个现实是:按照现有的三元和石墨作为正负极活性材料所组成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重量能量密度极限约为280Wh/kg左右。

2020-07-29

被中企超越后“换道” 日本举全国之力研发固电池

据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10月31日消息称,全固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在锂离子来回移动的通道上采用固电解质,取代现有电池的电解

2019-11-04

新工艺将氨直接转为氢气 —耗能仅为目前水解法制氢的三分之一

韩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了将氨直接高效转化为氢气的新技术。

2021-08-16

半固电池再上风口 头部企业均在布局 这些大佬却有不同意见!

在此之前,由于首批搭载赣锋锂业(SZ:002460)旗下赣锋锂电混合固锂离子电池的东风E70在江西新余进行试车仪式,市场再次将半固电池推上风口。

2021-12-20

大众投资的固电池 靠谱吗?

这种固电池能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80%,并能在15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并将于2024年投入生产。而它突破的关键是,使用柔性的陶瓷电解质取代体电解质。

2020-12-22

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体储氢加注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开车

1月11日上午10时,由中国化学建投公司承建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在上海金山碳谷绿湾举行开车仪式。

2023-02-06

中央环保督察组:甘肃甘南州整改不力,矿区生破坏依然严重

2019-08-30 13:49:17 微信公号“生环境部”2019年7月27日至28日,中央第五生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甘肃省甘南州,对甘南州下辖的玛曲县、夏河县矿山整治修复工作开展现场督察

2019-08-30

中日韩固电池布局大PK

该电池采用固电解、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超高镍正极材料,单体能量密度达 360Wh/kg。从发布会上展示的细节可以看到,用上该电池包的ES6,CLTC纯电续航达到930 公里,同时该电池包支持换电。

2023-07-11

中央生环保督察曝光新一批污染案件

● 天津市城管委作为主管部门,对大韩庄垃圾填埋场污染问题重视不够、跟进不力、督办不严,填埋场运营单位对渗滤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及场内环境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力,导致整改工作严重滞后,渗滤环境污染和风险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

2020-09-29

丰田称其固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可使电池成本和重量减半

丰田公司周二表示,已经在固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能够将电池的重量、体积和成本减半,这可能为电动汽车的进步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2023-08-03

纬景储能宣布其锌铁流电池智能产线启用,引领新型储能产业智能制造新时代

此次正式投运的锌铁流电池电堆智能产线,采用了先进工业物联网系统,精密工业机器人等多种领先的智慧工厂技术,不仅可执行繁重和高一致性的流电池制造、智慧物流和仓储任务,把生产效率提升500%以上,更形成了储能产业现代先进制造新模式

2023-02-06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固电池就要大干快上

在未来电池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表示,固电池就要大干快上,才能引领电动中国。陈立泉表示,目前主流的锂电池容易引起安全忧虑,而能量密度到了300瓦时/公斤后,已经到了锂离子电池的一个极限。

2021-01-18

全球最大全钒流电池储能电站封顶 将采用两部制电价参与调峰

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全钒流电池储能电站,其采用国内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钒流电池储能技术,适用于大功率、大容量储能,具有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响应速度快、能源转换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

2020-05-29

苏州达成首例生环境损害赔偿协议 将赔偿622万元用于生修复

2019-07-18 10:05:50 中国环境报   作者: 李苑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与苏州某电子公司法人代表近日签订《生环境损害赔偿协议》。

2019-07-1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