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液化空气将在欧洲建造 | 耗时 28 ms

中俄联合体全球间天中心成立

2021-11-19 08:30:00 中国科学报   作者: 辛雨  11月16日,中俄联合体全球间天中心(以下简称全球间天中心)京揭牌,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2021-11-19

德国和西班牙引领太阳能发展

WoodMac预计,新增太阳能发电容量三年内翻一番,达到每年约20吉瓦,并2024年时突破地区总容量250吉瓦的大关。

2019-07-02

温室体排放为零后 全球温或仍上升

2020-12-02 14:08:18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梦然  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日前发表了一项候科学报告,研究团队立了一个“减复杂度地球系统模型”(

2020-12-03

刘彦龙: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超过1350GWh

储能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预计到2025年,电学储能累计装机或达到40GW,锂离子电池仍然占据新型储能应用技术优势。

2023-01-30

联合国:环境威胁迫眉睫 —致命野火、噪音污染、物候不匹配

“重得更好”的计划代表了政策制定者、城市规划者和社区为所有人创更多绿色间而尚未充分利用的机会。

2022-03-04

肯尼亚启动非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2019-07-22 08:07:49 中国新能源网肯尼亚周五正式启动非最大的风力发电场,这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可以提供该国近五分之一的能源需求。

2019-07-22

包钢DDS烟道除尘脱硫脱硝环保改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0-09-21 12:20:55 中国钢铁新闻网目前,包钢DDS烟道除尘脱硫脱硝环保改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烟排放已实现达标、稳定,并且成功产出高纯度态二氧硫副产品。

2020-09-21

湖南“质”更好了!2020年上半年大环境质量创近年最佳

会上公布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特别是环境质量半年均值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上半年环境质量创近年最佳。

2020-07-31

创新大环境治理模式 前锋区质量改善幅度居川东北片区第1位

”,为精准治污找“病根”、开“处方”,科学编制了大污染防治攻坚总体方案,细了道路扬尘治理等9个子方案,制定311条具体治理措施,绘制出了明晰的大污染治理攻坚“作战图”。

2020-04-13

我国碳市场设的总体进展及下一步

2019-08-22 09:50:07 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 齐绍 杨光星  温室体排放增加会影响人类生存已成为共识,应对候变已是标志性的全球议题,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并全球候治理体系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2019-08-22

政策频出,技术突破——从清洁能源发展看中国经济底

154台风电机组海上迎风转动,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是目前亚名列前茅的海上风电场。这是国家能源集团早期“播种”的试验场。

2021-12-08

中国能坝二公司承两河口水电站启闭机排架浇筑完成

2021-03-25 10:43:12 葛坝集团   作者: 王俊元  3月18日,中国能坝二公司承的两河口水电站泄水工程放洞检修、事故闸门启闭机排架完成浇筑。

2021-03-25

动力电池概念股大涨 下半年电池产能或迎来扩张

2020-07-09 09:09:21 电池联盟   作者: 苏客  政策引导扶持与车企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汽车电动浪潮或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

2020-07-09

数字技术提升智能力

垂直一体布局  电极制车间,多台搅拌机轰鸣,有序运转。“按照自动混合模式,原材料通过搅拌机进行制浆,整个制浆过程大约6小时。”

2023-11-01

风电迎来低价时代 上网电价下调是大势所趋

2020-11-12 10:18:56 电缆网风电行业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因为风电迎来一个低价时代。

2020-11-12

储能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团队先进压缩储能成果获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该技术发明奖是研究所先进压缩储能方向,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一等奖基础上,取得的新的里程碑。

2020-09-15

五粮正式跨界光伏

五粮跨界光伏有了新进展!

2023-07-19

氢能:追赶中寻求突破

其中,加快商业进程,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完备;日本和韩国已燃料电池汽车与发电装置推向市场,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装备制也较为成熟;美国拥有完备的产业政策及路线图,加州等地区已初步形成基础设施网络。

2020-08-06

河北省质量实现十年来历史最好水平

从12月15日召开的京津冀生态环境联联防联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河北省质量实现十年来历史最好水平。

2022-12-16

低碳虚拟科学会议立新型“社交”

这场5小时的会议是一项实验,旨测试面对面的科学会议变成虚拟会议的可行性,以减少参会者中飞行产生的大量碳足迹。很多学术会议和国际会议的组织者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方法减少碳排放。

2019-12-3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