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粉丝”的热情,记者3月14日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柳州已经确定了“宠粉”方式,今年要搞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六大行动”,让海内外“粉丝”更好地嗍粉。
受访者供图今报柳州讯(记者黎静)7月2日,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生产的装载机单月海外销量超1000台,其中电动装载机单月出口超100台;同时,柳工电动装载机单月第600台下线。
大众方面表示,其在电动车上的转型已走向第二阶段——向产业链上游延展,在电池研发、制造和充电管理上全线投入,成为一个覆盖电池全产业链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相比目前主流动力电池应用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液体电解液和隔膜,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了极大提升。
记者1日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获悉,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年产5GW N型i-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下线暨拉晶、切片、电池、组件当日全面贯通,标志着青海省实现了光伏全产业链零的突破。
但这两种方式对于电池企业的冲击都很大,一时间,外界纷纷看衰电池企业。那么,目前动力电池市场真正的情况是什么样呢?车企是否能够完全甩开动力电池企业自己发展呢?
动力电池行业“扩产潮”还在继续。2021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在内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均宣布,将新建锂电池项目,扩大产能规模。
东方氢能总经理、东方 电气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剑绵指出,随着整个产业链国产化、自主创新的加快,在批量化、规模化以后,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优势将渐渐凸显。
同时,随着中国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攀升,柳州国轩也在不断寻求新突破,闯出更广阔的天地。
事实上,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的背后,反映了动力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111.5GWh,相较去年同期翻了两倍。而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增长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
中国光伏行业在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布局,以及光伏企业诉讼应对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光伏产品‘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作为规范条件,不具有强制执行性,但文件的发布,还是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其被认为是管理部门出手规范电池行业“扩产潮”的举动。工信部的警示,也揭开了动力电池企业“疯狂扩产”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
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至今,有过两次辉煌,一是搞组装的野蛮生长时代,以尚德电力、赛维为代表;二是行业重生后,隆基、通威代表的自主替代时代。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