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海上风电“地补”需要 | 耗时 48 ms

:试点建设“光储充(换)”一体化

市发改委印发《交通领域光伏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光伏+充”。

2023-08-01

新政策:充桩共享可获贴500元

4月1日,市发改委发布了《市促进动汽车充(换)设施 互联互通有序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从2020年5月1日起,将实施新的充贴政策。本次贴政策主分为两大方面。

2020-04-08

柳人社规〔2024〕3号 关于印发《柳州市职业培训贴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享受贴人员应具备劳动能力,年满16周岁且未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年满15周岁。

南服务基合作联盟”成立大会在召开

2020-08-11 11:12:35 中国核信息网8月7日午,市核办联合中核检修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召开“南服务基合作联盟”成立大会,市经信工作党委陆晓春书记出席大会

2020-08-11

广东省:积极打造世界级产业基

8月3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赴阳江市,就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进行调研,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加快开发建设,促进我省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08-06

事关!自然资源部:做好重大项目用素保障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积极做好用素保障的通知》。《通知》共7个方面26条,涉及国土空间规划、土计划指标、用审批、耕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用、土供应等内容。

2022-08-26

平价网倒计时 再现抢装潮 行业提前思考应对“去国

在“去国”后,目前行业也在呼吁方政府接力贴、金融机构降低建设开发长期贷款利率。

2020-09-09

广西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制造”政策措施 最高助1000万元 我市迎来新机遇

其中提到,将支持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产品以及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开展产业化和生产线建设项目,对具有引领作用项目,最高助1000万元。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组织申报柳州市2025年一季度推动工业稳增长政策助资金的通知

2.助标准当企业满足述条件,可获得基础奖励200万元;实际产值介于基准值与挑战值之间,奖励金额按线性比例浮(计算公式如下),最高不超过400万元。

广东省:规模化开发,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

加快发展先进核能、装备等优势产业,打造沿新能源产业带和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制定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大湾区氢能产业高

2023-02-24

东方橡胶自主研发的阻尼器通过黄茅通道中引桥项目专项验收 彰显柳州制造实力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日前,记者从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橡胶”)获悉,该公司出品的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应用于广东省黄茅通道中引桥项目,灵敏的减振性能远超预期

翟恩 | 对中国平价时代技术创新的思考

在此之后各省方政府接力国家贴意愿不明确,使得刚进入商业化阶段不久,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承受巨大压力。

2020-04-29

2019年半年中国各燃料贴政策

过渡期期间销售牌的燃料池汽车按2018年对应标准的0.8倍贴。目前过渡期已过,之后的燃料贴政策尚未发布。OFweek氢能汇总了2019年半年国内的主燃料池和加氢站的贴政策。

2019-07-09

全市民营企业“法治护航 柳品出”经验交流活动举行 主动嵌入向产业链条 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畅通向图强通道,坚定“向图强”信心。7月31日,全市民营企业“法治护航 柳品出”经验交流暨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交流活动举行。

绿色智能家消费贴额度已使用超90%

  “双十一”全面开启,家家装求持续释放。记者从商业行业协会获悉,目前,绿色智能家消费贴额度已使用超90%。

2023-11-08

关于增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的通知

号各县(区)、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做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专家赋能作用,加快推动柳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决定开展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增工作

柳州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享社保贴 符合条件的单位可进行线申报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汶璟)11月1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柳州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享社保贴,符合条件的单位可在11月1日至11月30日进行线申报。

浙江宁波首个项目启动质勘察

2020-04-13 09:36:07 象山县发改委日前,从象山县事处获悉,国象山1号场(一期)项目质勘察作业启动。据悉,这是宁波首个项目。

2020-04-13

翟恩的平价“困难期”也是宝贵的“沉淀期”

未来三年,无疑将是最困难的时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三年也是中国技术进步一个重“沉淀期”。

2021-07-26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