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河北要 | 耗时 14 ms

电池专利相争 LG化学求美国制裁SKI

SK曾击败LG化学夺得美市场的订单,同时拿下大众集团在美的订单。据悉SK在美国佐治亚州正在建造一座价值近17亿美元的电池工厂,生产预计将于2022年开始,如果裁决通过对工厂带来巨大不利。

2020-09-04

国务院原参事徐锭明:未来我们建立氢能帝国

氢能发展破解五大难题:成本偏高、关键技术受限、配套尚未完善、市场仍需培育、二氧化碳处置。

2022-10-10

李琼慧 叶小宁:我国新能源消纳成效及需关注的问题

在电网建设,扩大配置范围方面,国家电网建成投运甘肃省西电网加强工程、陕风电基地750千伏集中送出工程等15项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省内重点输电工程,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820万千瓦以上;建成准东-皖南±

2020-03-19

评论:借力“新基建”风口 充电桩行业起飞?

实际上,“新基建”并非一个新概念,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2020-03-19

发改委再提300Wh/kg 动力电池势必跨过这个坎?

300Wh/kg,系统比能量应不低于220Wh/kg”,该求在征求意见阶段颇受争议,随后在正式文件中被删除。

2019-11-11

地热能源利用不容忽视 可再生能源新技术需突破

但是,化学工业和生物质炼制过程同样需消耗能源。因此,谭天伟表示,可再生能源应用新技术需突破,以推动高效储能载体和储能技术的开发,可构建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模式和生物炼制系统耦合。

2019-06-20

呼吁了三年的转供电问题终于解决了

作为工商业用户的一项重生产素,电价降低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效果明显。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近几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及“降电价”。

2021-01-15

又闻量产,全球聚焦的固态电池来了吗?

全固态电池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也是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它的安全性比起同电极体系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有明显提高,但在电动汽车上实际推广应用还需时间。

2020-06-17

深度观察|风光后势发展 并网用地是关键

我国风光资源丰富,但发电占比不高的一个主原因是,我国风光资源丰富地在西部和西部地区,远离高耗能的南部和中东部地区,因此,需将资源丰富地区风能转化为电能运输至高消费地区。

2019-11-01

电动汽车广受消费者欢迎更符合低碳

就电动化而言,近几年的市场情况已经说明,驱动高效率、运行零排放、费用更节省的电动汽车,不仅广受消费者欢迎,也更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求。

2019-07-15

贵州推进数据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据新华社贵阳电 (记者向定杰)日前,《贵州省数据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2023-08-09

英国取消储能部署容量限制

并认为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通过这一法案受到了英国储能行业厂商的广泛欢迎,投资开发商Gresham House公司首席执行官Tony Dalwood表示,这是认识到电池储能系统在向英国净零排放转型过程中发挥重作用的重大一步

2020-07-16

请不让“懒政、惰政”发生在光伏行业补贴的最后一年!!!

一家在有光伏电站投资的企业项目经理张新抱怨到,“如果现在全力推进,最早能在七八月份完成建设,光伏场区压力不大,主是外线建设进度无法把控;如果电价退坡不延期,那等项目三个月后建成,万一没有补贴,我们团队都没法跟公司交代

2020-04-17

曾鸣:城市能源互联,必须建“生态圈”

泛在电力物联网不再是传统的二次系统,它既支撑输配电管制业务,同时也支撑综合能源服务等竞争性业务。

2019-05-16

管建也管用,风光消纳责任再明确

但在失去中央财政补贴这一强有力的刺激手段后,如何确保可再生能源规模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求,这是下一阶段可再生能源政策重点需解决的问题。

2021-03-08

向地球深部资源 重中之重是利用地热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快速地从一个农业国家向一个工业化国家迈进。可是那时候我们基本没有石油,怎么办?当时在京大街小巷,汽车头顶上都带一个大气囊,烧的是煤气。缺油成了当时中国的“卡脖子”问题。

2022-08-01

《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2022—2030年)》发布

近期,全国绿化委员会编制印发《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2022—2030年)》。《纲》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土绿化工作,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2022-09-28

性日益提升 汽车芯片产业迎来全新机遇期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技术加速演进,芯片在汽车中的重性日益提升。

2022-11-23

无补贴时代到来,动力电池需“百家争鸣”

从一个材料体系变成能够稳定、批量化生产的商品,这之间的验证时间至少需三年。

2019-07-18

科普:为什么实现碳中和?意义在哪?

为什么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2021-01-20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