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汽车动力电池产品质量 | 耗时 38 ms

骨干企业再发!我国回收企业稳步前行

2019-08-30 08:07:51 中国网   作者: 谢鑫  近日,国家工信部回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239号建议时表示,新能源回收利用涉及业链多个环节

2019-08-30

富士康:目标10%市场份额 2024年推出首款固态

2020-10-19 11:28:14 TechWeb10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周五表示,公司希望在2025至2027年间占据市场10%市场份额

2020-10-20

新能源新机遇:下半年销或现“U”型反转 充桩行业潜

与燃油市场相比,新能源市的回暖趋势较弱。“新能源市场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变化,使新能源与之前相比出现了巨大的价格反差。

2020-07-06

用固态仍不具备业化条件

从技术和性能方面来看,其极有可能成为三元之后的新选择,但从目前进展来看,其业化条件仍未成熟,尤其是在比亚迪借刀片提升能密度、特斯拉在无钴、超级容上有所收获之后,固态业化或许还将延后

2020-03-03

新能源行情步入纵深 业革命进行时 化之后是智能化?

进入四季度,新能源相关板块势如破竹,国内,以宁德时代为首的龙头涨了又涨,以比亚迪、长安为代表的整厂股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海外,蔚来、理想、小鹏等造新势同样受到热捧,市值甚至将戴姆勒等老牌企远远甩在了身后

2020-11-17

普拉格能源5日股价翻倍,燃料受资金追捧

2021-01-14 09:59:07 财联社当地时间1月12日,氢燃料厂商普拉格能源宣布与法国制造商雷诺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各出资50%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致于研发、制造及销售燃料和氢能源

2021-01-14

新能源之战:宁德时代神话不再?

当前,伴随着新能源严重下滑,新能源的“心脏”行业首当其冲,面临寒冬。风口之后还能飞多久?前几年,由于新能源市场持续向好,带并盘活了上下游业链,其中行业尤其受人瞩目。

2020-01-06

国务院:到2035年 纯成为新销售辆的主流

(4.250, -0.01, -0.23%)业高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强国。

2020-11-04

新势,败走华尔街?

2月10日,上海发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实施办法》,通过差异化安排,加大了对纯的支持度,并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消费者购买或受让插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2021-03-15

磷酸铁锂同比倍增 主要厂商纷纷满

2020-11-17 09:08:42 金融界网站中协日前发布数据,10月份三元锂共计装3.4GWh,同比上升15.7%,环比下降19.1%;磷酸铁锂共计装2.4GWh,同比上升

2020-11-17

中国连续4年居全球新能源销第一大国

技术方面,中国在新能源的主要,即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的生上,位居世界前列。据高工研锂研究所统计,2018年,装机排名全球前10的供应商中,有7家来自中国。

2019-11-04

业全面化助新型系统建设 国家网智慧联网平台亮相世界新能源大会

国网智慧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携智能充换与新型系统解决方案亮相本届大会。

2022-08-31

京津冀燃料示范城市群正式启

2021年12月25日,“领跑氢能未来·共创双碳时代”京津冀燃料示范城市群启会议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隆重召开。

2021-12-28

业快速发展

工人在生线上忙碌。4月25日,在位于柳东新区的瑞浦赛克有限公司,在生线上经过几十道生工序,一个个芯被生出来。

全区首个梯次利用储能站在柳建成 退役 有望变废为宝

日报消息(记者周枳伽)6月30日,宝骏基地兆瓦级大型光伏风能一体化梯次利用储能站正式投入使用,蓄达1000千瓦时,具备250千瓦的额定功率,是广西首个梯次利用储能站。

首批新能源主的烦恼:换太贵 想卖没人收

据了解,我国运营类新能源报废年限是3~5年,私人乘用报废周期为5~8年,截至目前,最早推广的新能源已经进入回收期。

2019-12-19

硬核实 海外圈粉 柳新能源亮相印尼新能源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近日,印尼新能源展在雅加达开幕,上通用五菱携旗下多款新能源型亮相。柳凭借时尚的外观和硬核实,吸引了不少目光。

重新定义充 走进背后的技术团队

2020-09-21 08:41:02 人民网与传统的充桩相比,3年时间、145项专利、69项发明专利、154项首创规级验证标准......最终获得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可,重新定义充

2020-09-21

法国将取消对中国的购补贴!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只对欧洲制造的纯提供购补贴。

2023-08-14

涨价“博弈”

高工锂注意到,近期企业涨价涵频发,由上游原材料紧缺引发的涨价潮开始向下游传导。据悉,本轮价格上涨已开始在二三线企业蔓延,一线企业暂未有涨价异

2021-03-0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