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汽车业 | 耗时 21 ms

氢燃料电池发展喜提加速键

利好氢能、新能源两大产对于氢能和燃料电池而言,上述两项政策无疑是重大利好。

2020-06-02

“中国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公布 我市两企获奖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10月25日,第30届中国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在北京开幕,2023年“中国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在当天正式公布并举行颁奖典礼,对优秀先进成果进行表彰,对为工程努力奋斗

贵州推进甲醇应用试点:已有5000余台甲醇出租

记者从贵州省发改委了解到,作为国家甲醇试点区域,当地从2015年开始率先在贵阳市出租应用推广甲醇。截至目前,已有5000余台甲醇出租、15座甲醇燃料加注站实现运营。

2019-04-09

三问中国新能源:补贴不反思 谁还会买电动

十年前,工信部等多部委在2009年1月启动新能源“十城千辆”工程,迈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一步。在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发展规划(2012—2020年)》。

2019-12-06

工信部制定燃油退出时间表

“燃油退出时间表”意味着燃油退出国内市场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这引发了内关于新能源和传统燃油如何协调发展的讨论。

2019-09-05

电动无线充电:噱头还是未来?

作为新能源的前沿领域,随着电动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商化应用的不断逼近,电动无线充电的量产时间、商模式以及发展前景引发行热议。

2020-07-28

发力品牌升级,小鹏全国首个旗舰体验中心在京开

2021-06-07 11:07:49 亿欧   作者: 杨雅茹  在品牌打造上更进一步,小鹏旗舰中心在京揭开帷幕。

2021-07-07

中国电动充电技术发展迅速

受访专家:中国电力企联合会副秘书长 刘永东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在电动充电和电池更换相关专利申请方面,中国企的势头越来越猛。

2023-05-23

新能源电池将纳入新版三包

2019-12-23 08:13:18 北京商报   作者: 钱瑜 刘晓梦  三包法实施的六年中,保障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的升级,这一政策也面临诸多新挑战

2019-12-23

电动自燃频发遭遇信任危机

2019-04-30 16:01:34 时代周报安全问题频发,持续性巨亏,正遭遇重大信任危机的特斯拉是国内电动的缩影。

2019-04-30

送去螺蛳粉 运回零部件为龙城挽回产值约12.8亿元

5月6日,自治区工信厅发布消息称,已协调运回控制器、电子辅助件等零部件约9000台套。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这些零部件为我市两家整——上通用五菱和东风柳解燃眉之急。

工信部:今年以来新能源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9月16日在2021世界新能源大会上作视频演讲时说,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以来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势头。

2021-09-17

氢能产再迎利好——中国首批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揭晓

近日,财政部、工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燃料电池示范应用首批示范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上海、广东。

2021-09-07

通用五菱第2500万辆整下线

“第2500万辆整检验合格,下线!”11月18日,中国迎来新的历史性时刻——上通用五菱第2500万辆整下线,成为我国首个累计产销达2500万辆的民族品牌单一企。2500万辆意味着什么?

电动战国时代大幕骤起 传统企谁能笑到最后

2019-09-11 09:16:34 腾讯财经世界各地的老牌制造商都在颠覆自己的传统商模式,希望适应这个由电取代油和柴油的新世界。

2019-09-16

深圳市新能源销量大幅增长

新能源龙头企方面,10月3日,比亚迪股份披露了今年9月销量成绩单,其新能源销量20.13万辆,同比增长183.07%;产量为20.49万辆,同比增长118.12%。

2022-10-10

我市出口大幅上涨“柳产”漂洋过海驶入新市场

日报消息(记者周枳伽)伴随笛声,一辆辆乘风远航向海外市场进军。11月23日,首批五菱宏光V出口型——雪佛兰N400在广州新沙港整装待发(见右图),有序驶入滚装船出口至南美洲。

新能源的真正需求在哪里?

日产副社长坂本秀行在第一届全球新能源大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中国消费者对电动的喜好程度并没有那么强烈”,理由是补贴一旦退坡,电动的销量也随之急剧下滑。

2019-07-12

理想回应下调销量预期:同类型都会受影响

因为芯片供应的恢复速度低于预期,公司现在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约为24500辆,此前预测的交付量在25000至26000辆之间。

2021-09-24

实力潜力并存 干劲后劲十足——聚焦柳州工经济冲刺四季度之

然而持续关注柳州发展的人会发现,这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工基因与生俱来,不管风雨寒潮,柳州人都扛得住!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的一组数据便可说明: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已经连续6个月增长。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