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江苏·高邮光储充产业 | 耗时 43 ms

新疆启动新能源多元能技术研究项目

2020-06-04 10:45:17 新疆日报近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总部科技项目——“促进比例新能源基地效利用的多元能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2020-06-04

采购参股两手抓,“伏黑马”动作频频显露雄心

作为2020年的“伏黑马”,上机数控依靠在弘元新材的伏硅片务,在2020年跟东方日升、阿特斯等多个组件龙头签下了长单合同,累计预估金额超过了300亿元,对硅料有很大需求。

2021-07-19

2021年伏上市企十大重磅融资事件

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伏硅材料制造技改项目(二期纯晶硅项目)、伏硅材料制造项目(二期5万吨纯晶硅项目)、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以及补流动资金。

2022-01-06

全国电基础设施数量约520万台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梁昌新介绍,电基础设施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促进我国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023-02-22

居民侧能时代或来临!

为持续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形成有效的市场化分时电价信号。

2022-03-09

伏迎“平价时代”景气周期

受此影响,2019年中国伏各环节规模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207.8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2020-03-02

山东伏发电装机潮下的冷思考:怎破并网瓶颈、避免弃电

伏发电再迎装机潮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伏开发试点名单,山东诸城、嘉祥、沂水等70个县(市、区)入选整县开发试点,总开发规模3685万千瓦,入选数量、装机容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1-11-15

中氢源安氢能运新技术 助力消纳大量可再生能源

关乎能源安全的能介质通过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造的氢气被称为绿氢,不仅燃烧物绝对清洁,其生过程也完全没有碳排放,氢能被视为“21世纪终极能源”。

2022-11-18

伏发电"亮了" 系统造价同比降近3成 资金热捧大基建

让丁文磊感受深刻的是,随着近几年伏技术进步,伏发电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 “随这成熟度的不断提,成本降低也是有目共睹。”

2020-08-05

直击SNEC | 曹仁贤:需要“降温”

2021-06-02 14:24:04 SOLARZOOM亿家2020年,在疫情中实现大爆发,上中下游链均实现速增长。

2021-07-19

陈海生:能已进入“春天”的判断没有变

随着政策、技术和的发展,十四五期间,能行将逐步实现从商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

2020-08-27

美国新能源计划:垃圾填埋场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电池能场所!

电池可以在阳灿烂的时候从太阳能板上电,然后在其他时候——晚上或阴天——然后在其他时间(晚上或阴天)将能量分配出去,而太阳能电池板不生能量。

2020-06-18

“破首富”施正荣归来,伏行又生变数?

1月8日,中国伏行迎来重磅消息:上迈新能源1GW轻质伏基地在扬中正式投。上迈新能源鲜有人知,但其创始人施正荣却是不折不扣的行传奇。

2022-01-17

斩获多奖,联盛新能源集团闪耀第六届伏创新大会

2021年12月1至2日,由网联合行(商)协会发起组织的2021第六届伏创新大会(PVIC2020)在山东济南召开,同期举办「PVTOP50」2021伏创新榜颁奖典礼。

2021-12-07

能源央企进一步加速进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伏市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下,能源央企进一步加速进军

2020-03-03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西宁市市长张晓容:加快锂电池发展

2020-05-28 08:02:38 经济日报   作者: 马玉宏  以青海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和西宁打造千亿元锂电池基地为契机,建议设立发展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

2020-05-28

夏季用电负荷或连续三年突破一亿千瓦

省电力公司新闻发言人许海清介绍,过去十年间,电网最调度用电负荷年年创新,今年也不例外。

2019-07-10

占车位不电,加钱

停车场是如何引导电动汽车电车位不被占用?又如何提电车位的使用效率?记者调查发现,与人工引导相比,使用了技术手段、设计更效的电桩车位在“引导”时显然更有说服力。

2021-07-07

中国利用煤矿废弃巷道建能电站助力新能源

2019-09-12 08:00:03 经济参考报   作者: 梁晓飞  近日,中国首个基于煤矿巷道的压缩空气能电站项目在大同煤矿集团云冈矿开工建设,这是煤炭大省山西推进能源革命的又一举措

2019-09-16

我国初步划定38个国家级地下水备重点区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初步划定出38个国家级地下水备重点区,着重保障京津冀、长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雄安新区等区域的水安全,应对重大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水污染等突发意外事件等可能造成的水短缺

2022-08-10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