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适应大范围储能、用途广泛、能量密度大等多种优势,因此氢能利用被视为已有能源系统的新型、更优化的利用方式,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氢电二次能源网络的互联互动将会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大趋势
2019-08-02 09:22:56 澎湃新闻近日,成都市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下称“《规划》”)。
这些签约项目涵盖了氢能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铁—铬液流储能电池、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分体式太阳能集热器等新能源产业,将有助于我省尤其是潍坊市完善新能源产业链、资本链、技术链,打造更加完备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四川中核国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曦先生与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阎金平先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西南地区氢能产业链,尤其绿色氢能产业的发展。
2020-10-19 10:45:11 国际能源参考日前,西班牙政府发布国家氢能路线图,并宣布将在2030年建成4吉瓦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正式加入欧洲发展氢能产业的联盟。
2019-08-29 08:17:30 界面 作者: 侯瑞宁 国际能源巨头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下称壳牌)正在加快布局中国氢能市场。“我们非常看好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强化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优势,培育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延伸发展氢能储运及加注产业。积极开展氢能利用、储 能、能效、电力需求侧管理等领域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019年,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成课题组,围绕我省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关于我省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涉及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政策文件。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
根据白皮书发布内容,氢能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央企民企纷纷入局,产业资本热情高涨,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氢能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是毋庸置疑的。但国内氢能源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短期难以产业化。
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成本大幅下降,氢能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张玉卓介绍,近年来,着眼打造氢能产业链,中国石化加大布局力度,积极夯实产业基础。
李振国说,隆基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下一步将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在取得进展的同时,氢能产业仍面临多项‘卡脖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邹磊如是说。在邹磊看来,近年来,国家从多个层面释放出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产业发展稳步有序。
2020-07-09 09:18:31 国际能源网在刚刚公布的2020上半年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中,中国企业有45家上榜,全部上榜企业累计取得氢能相关的发明专利949件。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